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昭洲
[摘 要] 学前教育有它特有的研究对象,并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幼儿教学和表演,提高舞蹈素养,为以后在幼儿教学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培养舞蹈表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舞蹈;表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262-02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课时安排少
根据查询和走访调查发现,现阶段高职学校多数是三年制,学生到大三时需要在校外实习两个月或一个学期,这也导致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安排较为集中,舞蹈课程的设置也无法获得充足的时间,课时较少,部分学校每周只有2个课时,多的也只有4个课时,但是对有大量舞蹈教学内容和基本功训练的舞蹈学生来说还是显得很少,特别是需要让学生了解甚至掌握各个舞蹈的特点以及部分技术技巧,学习训练时间不够充裕。由于课时的原因,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职业院校来说,教会学生岗位能力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偏向简单,偏向儿童化,对无关的训练多数不会选择,也就导致学生在上舞蹈课时只训练舞蹈动作,对舞蹈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表演能力相对而言也就很少能够得到培养了。
(二)学生基本功差
高职学生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普通高中入学的,一个是中职后入学的,两类学生有不同的情况,但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功不扎实,甚至于没有基本功,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舞蹈。中职学生学习的内容不系统、片面,没有形成良好的体系,但由于接触过舞蹈,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普通高中的学生,由于之前一直忙于文化课的学习,鲜有时间接触文艺类活动,导致现阶段的学习内容需要从基础设计,学习时间短、训练时间少,导致基本功差,影响登台表演。基本功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很辛苦,学生不会很自觉地进行训练,不会自觉地提高自己,需要有人监督和组织,而大学又缺乏这样的机制,导致学生基本功长时间得不到发展。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经过实践调查和查阅资料,近年来关于高职学生特点的研究有很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学生无论是在社会认知还是在学习意识、自我关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高职学生多数经历高考,或者是中专升学,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相对而言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应试成绩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习惯方面,由于长时间的养成,形成了拖延、被动、临时努力的坏习惯,另外对课堂和新知识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展示机会少
高职学生多数是在校三年,减去实习实践的时间,导致在校学习上课集中,课程安排密集,也就减少了学生参加业余文化活动的时间。各个学校或者院系会有各种各样的团体活动,每次活动所提供的舞台或者场地不一定很专业,同时也很难组织所有学生参加演出活动。现在学校都有各种社团,舞蹈社团和流行舞社团比较常见,但都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另外大部分社团活动的水平也没有那么高。各种因素加到一起导致学生获得表演的机会很少,锻炼良好的表演能力比较困难。
(五)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有部分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配备是不齐全的,存在校外教师兼职上课的情况,或者校内其他专项教师兼课的情况。另外从教师的专业上看有学前教育专业,也有舞蹈编导专业的,也有其他相关的专业人员,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专业的舞蹈教师,某些学校可能出现只保障基本教学的开展情况,这样就无从谈起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或者更深层次的能力了。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很难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也是导致学生表演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途径
(一)重视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是表演以及其他一切的根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所用到的技能是繁杂的,所以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会学、会编、会教、会演”,需要有出色的基本功才能够适应和开展好工作。基本功的训練要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得到重视和体现,如将课堂时间重新分配,增加基本功练习的时间。再如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从基本动作开始,再进行组合编排,到学期末的时候,形成一个成品舞蹈,使学生能够时刻练习。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多方面考虑,重视基本功训练,为学生后期的全面爆发或适应工作做好准备。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要进行教学,所以在课堂上还要讲解一些基本功的训练方法、注意事项,避免今后在工作中出现危险。
(二)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
表演,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有激情、有信心地完成,专业的舞蹈演员是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这样才能完美地呈现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但是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需要教授小朋友跳舞,而儿童舞蹈有一个特点就是模仿性比较强,如果模仿的是动物的话,教师做出来的动作一定要逼真,否则教学效果是比较差的。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地给学生建立表演的预想,引导学生愿意去表演,最终达到渴望表演,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怯场,不怕表演,在教学和表演中能够灵活自由地发挥。
在舞蹈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用语言引导学生融入意境,指引学生分析每种舞蹈的来源、目的、表达的感情,关注舞蹈内涵,他们今后接触最多的是儿童舞蹈,它关注的是小朋友的童真、童趣以及对所有事物都好奇的情感体验,民族民间舞蹈表达的就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有点好客、有点虔诚。另外一种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将自己理解的舞蹈内涵展示给学生,用自己的表演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动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再赋予自己的舞蹈理解。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有一个误区,由于缺乏良好的舞蹈修养,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教师教的,手放在什么位置,脚放在什么位置,头位,身体方向等,这如果是基本功是可以的,但是放到舞蹈表演中是不可行的,缺乏生机,没有自己的想法,对舞蹈而言这只是摆一摆动作而已。所以要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逐渐改变学生的想法,为了舞蹈而动,而不是为了动作而动。 (三)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加强学生自我训练
成立学校舞蹈社团或者(院)系特色舞蹈社团,以社团为载体,重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丰富学习内涵。一个好的社团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产生非常好的效应,参加社团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另外也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优秀的社团离不开良好的管理制度,社团成立之初要制定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社团的日常管理,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训练的意识,最终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塑造良好的社团氛围。另外指导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一个负责任的指导教师,可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补局面,学生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老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团的指导和训练中。社团排练的优秀节目也可以推荐参加校内的演出,或者走出校园参加比赛,也增加学生的演出机会,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强化考核汇报,常态化职业技能大赛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表演的概念,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随堂考核和期末考核。随堂考核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建立考核即为表演、教师即为舞台、老师和同学即为观众的心态,给予压力,让学生每一次考核都认真对待,从而增加学生的表演经验。另外将职业技能比赛常态化,在学生得到一定的训练时,适当地开展职业技能比赛,职业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职业技能比赛也是检验学生技能、强化学生技能、提升学生技能的良好手段,以賽代练,以赛促练,最终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用实践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授学生最实用的技能,教授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最急需的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热量。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思考,提升业务能力。另外除了专业的舞蹈培训和集训,教师也可以参加职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提升自身的舞蹈水平。切实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调整内容,确保学生所学即为所需。
会演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学习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积累经验,表演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培养,同时更要结合幼儿舞蹈教育需求进行教学,通过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转化为学生的业务能力,进而提高舞蹈素养,以适应今后的幼儿舞蹈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媛.浅谈舞蹈演员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J].舞蹈空间,2017(10).
[2]李莉文.浅谈职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法和表演的运用[J].教育纵横,2017(13).
[3]冷英嘉.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