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设计教学的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梦娇
[摘 要] 当前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服装设计开始受到大众的关注。如何培养服装设计人才是服装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从当前服装设计教学现存问题出发,简单探讨服装设计教学的改进策略。
[关 键 词] 服装设计;教育现状;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018-02
一、服装设计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一)专业基础课缺乏针对性
当前我国各大院校服装设计课程,普遍比较重视学科的系统性、顺序性,都比较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为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可否认,基础课程是服装设计人才必备技能之一,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服装设计是一门实用型学科,教学应更注重其实用性能,当前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这就直接导致了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实用性、针对性。也就造成了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一些学生甚至连基本服装设计工艺、服装构造都不是特别了解,就业、择业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自然可想而知。
同时,当前院校的服装设计教学普遍注重素描、水粉等基础课程,但这仅仅是服装设计的基本功之一,耗费太多精力在这上面,必然造成学生缺乏对服装设计的全方位了解,实际技能不强,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培养出的人才不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以往的教学模式普遍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理论知识,如今我国在逐步推行素质教育,但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響较大,普遍存在重视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对实践性比较强的服装设计专业而言,实践教学的缺乏直接造成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低下,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只会“纸上谈兵”,同时,由于缺乏实践的机会,与市场接触比较少,很难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种培养模式显然不是当前市场所需要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对当前市场需求有充分的了解,不断推动教学改革。
(三)课程内容陈旧
当前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没有与社会需求接轨。教学仍以课程讲解为主,大部分院校教师只是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重视,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很难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一般不高。
同时,不少教师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对当期服装市场行情知之甚少,教学理念落后,在很大程度了影响了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认知,这也是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一大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招工困难,而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业困难,这种矛盾由来已久,由此看来,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也是势在必行的。
(四)注重艺术性,忽略技术性
教育事业在近些年也在不断变革,逐渐开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太多学生过分注重服装设计的艺术效果,对实用性考虑不足,设计出的服装与市场需求脱节。究其原因,每个年轻人都有着远大的抱负,认为毕业学成后就会成为有名的设计师,因此对服装设计中的服装制图、裁剪、打版等相关技术性工作往往一知半解,不愿花费精力去钻研,但能成为优秀设计师的人才少之又少,教师应让学生对自身有着清晰的定位,不要眼高手低。
二、服装设计教学创新研究
(一)树立以市场需求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当前的服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其实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高水平的服装专业人才,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放眼市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某某知名企业一夜之间倒闭,当然这其中有着诸多因素,但是笔者认为没有正确把握市场节奏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作为教师,我认为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应立足与服装市场中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建立具备现实性、实效性的专业,不应仅着眼于设计专业,毕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高端优秀的设计人才,学校应培养既懂设计又熟悉工艺的多面人才。
(二)注重设计理念、审美能力的培养
正如大脑控制行为一般,设计理念关系到最终的设计结果,设计理念不同,设计出的产品也是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当今的服装、服饰已经不仅仅是一件遮羞御寒的商品,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及审美水平,展示了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因此,服装设计过程就是一项艺术品创作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对服装设计有清晰的认识,了解服装设计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装设计理念。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艺术涵养的培养,让学生对时尚和美好事物有着自己独立的洞察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服装设计学习的必备技能,设计者只有对美丽的概念有清晰、正确的认知,才有能力设计出高端、优雅的服装,满足人们对服装的审美需求。服装设计教学除了日常的视觉培训、艺术造型的培训,更应该注重其服装的艺术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服装设计融入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仔细观察周边的色彩,春夏秋冬,美景各不相同,将视野拓展到大自然中去,去寻找服装设计的素材,去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丽事物的“火眼金睛”。 (三)课程内容的创新
现阶段我国的服装行业虽然是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但是服装设计专业所采用的教材比较陈旧,虽然每过两三年进行一次调整,但是整体变动不大,陈旧的教学内容与当前服装业严重脱节。很多学生毕业后认为所学内容对本专业技能关联不大,对日后自身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服装设计专业所采用的课程进行变革与创新。
同时,为适应现代服装设计需求,本专业应与国际服装设计教育理念接轨,让学生对当今服装设计、潮流有着全新的认知。其实,发达国家的服装设计专业一般都会开设艺术史这门课程,但是我国院校的服装设计对艺术史的基础理论课,一般都不会专门设置课程,或是仅仅供学生自修,对此不太重视,认为与本专业关联不大。但实际上,艺术史、艺术流派等相关的艺术理论课对当前服装设计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当前服装设计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知之甚少,没有发挥着自身潜力,设计思维有所限制,无法更好地理解国际高层次的设计作品,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四)课程安排的变革
任何学科的教育、教学都应该是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服装设计专业也不例外,涉及学科内的各项课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倘若各项课程安排不合理,便会给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带来诸多不良的教学效果,当前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就存在课程安排不科学的现象。
其实,变革课程安排能够有效避免专业课程间知识的断裂,假若将服装设计专业中的几门联系密切的课程优化整合,综合成一门大课程,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的增强有着很大的作用。比如,以童装设计为例,假若将童装款式设计、纸样设计、缝制工艺优化整合在一起,再从实际操作出发,为幼儿园小朋友免费设计服装,经过这种实践形式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教学模式的创新
虽然服装设计专业的每项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所在,教学方式、方法也因教师所偏好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讲,以往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培养出的人才与当今市场不匹配。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因而他们的思维、思想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追求个性、追求自由,思想更加活跃,对当前的一些新鲜事物接触比较多,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新的事物。教师应充分把握当代学生的性格特点,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适应教学需求。
(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服装行业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懂得服装设计开发、营销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不是仅仅能“纸上谈兵”的理论型人才。因此,教学应以培养综合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为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应与企业单位相结合,在不同的环境中塑造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与相关企业相结合,实行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建立产学研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设计、生产、运营,锻炼学生交际能力与协作能力,为学生毕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实习是很多国家教育时间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不例外,实习大致分为基础实习、专业实习两个部分,所谓基础实习,就是实习的初期阶段,利用一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深入企业,有助于了解服装行业的相关行情、当前信息等。专业实习是更深层的阶段,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以一个设计师的角色参与服装行业的信息调研,参与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等。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对服装行业的前景有清晰的认识,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是每个学习服装设计学生的梦想,但服装业竞争激烈,况且,再优秀的设计师也需要对服装的生产、流程有深入的了解,学生不应该眼高手低,对一般性的技术性工作不屑一顾,应对自己的职业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教学理念、审美能力、课程安排、教学模式等多方面来进行创新、改革,力求把学生打造为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玉红.关于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案例分析[J].艺术教育,2006(12).
[2]金双.服装设计专业“分段式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明日风尚,2016(13).
[3]王萌,黄瑞.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J].环球人文地理,2014(16).
[4]金双.“工作室”教学模式对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明日风尚,2016(15).
[5]姜昱.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培训,2016(24).
編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