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俊荣

  【摘要】近年来,重视语文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语文教学也备受青睐,各种语文实践也在不断地试行。高中语文更是如此,高考语文分数比例的提高,便是最好的证明。但是,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引人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现状 策略高中语文内容相比初中更加丰富,要求学生对知识有相对系统的理解和领悟。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作品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但是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改革。
  一、教师主导太多,学生实践太少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唯恐落下一个知识点,对每篇文章进行细致的剖析,却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觉得学生过多的参与,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故而教师常常自己口若悬河,驰骋课堂之上。但不知教师这样的兢兢业业,却妨碍了学生前进的步伐,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制约了他们的思维的发展。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令人思考。
  语文课是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平台,如果学生很少有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学生鉴赏能力和领悟能力的提高,又该从何说起呢?这就如旅游过程中若一味听导游的讲解,没有自己的观察和亲历,游客怎会对该地有深刻的印象和满满的收获?可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就在不知不觉中充当了这贯穿始终的导游。学生缺乏实践,一旦面对考试或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便会无从下手。
  二、课堂上合作交流较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目标,让课堂教学一改教师“一言堂”的沉闷教学,给传统课堂教学增加新的活力。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在平时上课时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只是在组织听课活动中,采用合作交流形式,这样看似热热闹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貌似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方式,效果甚微。其实,真正的素质教学理念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应该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思考不得,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增长见识,学习别人长处,以使自己更上一层楼。而目前的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用去的时间较多,在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交流,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合作交流只能流于形式,成了花架子,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落实只能成为泡影。
  三、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实现以点带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往往涉及到的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其中,时间长了,经常发言的学生越来越自信,积极性较差的则会越来越被动,越来越不善于发言。这样学生很难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潜意识里会受其他学生观点的牵制,自己学习情况就会处于被动,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笔者认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树立榜样,号召学生向其他学生学习,努力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或者教师多组织一些趣味性的语文活动,督促学生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整个过程中,若发现平时不善于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一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慢慢地就会成为课堂的主体,以点带面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实现。
  为了改变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主动学习,就应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从课前预习,课堂质疑入手。教师们都知道课前预习非常重要,但通常情况下,都是被一些“时间紧、任务重”这样的理由限制了,这样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试想整个教学都是教师在硬拉着学生的鼻子走,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吗?但学生如果进行了课前预习,对新知识展开思考的同时,定会产生疑问,然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质疑环节,这一环节若和小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整个教学活动变为师生互动,学生在质疑中锻炼思维能力,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当然也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以改革教学过程为契机,制定合作探究的提纲。一方面,要遵循教学目标,体现学习的重难点;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置相应的问题,以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慧的作用。
  3.从语文实践活动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進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应从语文实践着手。应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定期开展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成语接龙等语文实践活动,以改变平时语文实际教学的单一化、唯一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拓展语文视野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和卫.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4) :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