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了解他们,才能“对症下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向军

  【摘要】由于外界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的双重刺激或打击,导致一些青少年心理失衡而造成各种严重后果。家庭和学校紧密配合,时时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困惑或挫折,这是防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关键。教者和学生的走心,也是预防的首选之举。另外,教者利用课堂教学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挫折教育,使学生早已确立牢固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防患于未然”,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青年学生 遭受挫折 接受挫折教育
  一、师生走心:学生有安全感
  提起“走心”一些教者和家长也许会有如此之想:工作忙,打工累,压力大。当然,这也是现实。但我们是教者,我们是家长,关注他们是我们神圣不可推卸的职责所在。你们可曾想到过:孩子遇到了一时无法解答的难题;这一次考试我失败了;可能由于我的做法或自身条件引起了同学们的嘲笑和攻击;我想竞选班干部却落选了;由于害怕蟑螂、老鼠而吓得无法睡觉;和同学、社会人发生了矛盾冲突并受到伤害;家庭遭受变故和经济危机等一系列打击和挫折。
  对他们而言,这些挫折他们无法躲避,也无法逃脱,只有忍受和面对。对于教者我们所要做的是第一时间知道,了解其真相、想出办法、解除隐患,帮助学生摆脱困境,走出心理阴影;放下身价,走心学生,深度了解他们的忧伤和快乐;了解他们家庭现况;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弱者以倾诉的机会,给他们停靠的港湾和遮风挡雨的心灵驿站,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生活的另一面。“只有做到走进他们心中,才知他们所需,才能“对症下药”。
  二、故设障碍:学生有挫折感
  俗语说得好: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当我们现在回首往事时,记忆最深刻的还是自己所经历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打击和挫折,这说明挫折是人生一笔宝贵财富。没有挫折和打击,就没有人生,就没有顽强战胜困难,迎头面对打击的毅力和勇气。所以说,在我们教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对他们进行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讲苏青,讲讲商鞅,讲讲郑和,讲讲孙中山,给他们传递正能量;反之,也在他们身上找到弱点,对症下药故设挫折,让他们受点打击和挫折;给他们以生活的难关,吃點苦,受点难让他们有危机意识;挫败他们傲气,让他们淡薄名利。家庭不溺爱和不骄纵,教者不以成绩论“英雄”;家长给与孩子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教者给孩子们的是贴心的理解,而不是冷嘲热讽;家长给与孩子的是气馁时的鼓励,而不是得意时的偏重;“教者给与学生的是远大理想的树立,而不是摆在眼前的成败得失。”让他们投入家庭、投入生活,参加劳动,走进极富竞争的体育赛场,接受挑战,面对失败,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提升抗打击能力。
  三、学会生活:学生有紧迫感
  学生在家中获得爱的温暖,在学校尽享自信安全的舒适,他怎能不从容面对家庭经济危机时的困境?怎能不鼓足勇气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反之一个不自立自强的孩子,又怎能勇敢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压力和打击呢?一个常常自卑常怀恐惧感的学生,又怎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呢?我们无法去想象,也不敢去想。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以温暖的家的同时,让他们投入家庭生活,参加家务劳动,学会自立,学会自强。我们做的是让他们尽早进入社会生活,积极参加学校、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还要适时参加一些有竞争意义的社会活动让他们有紧迫感。
  如在班上或是学校,哪一位同学家庭遭遇了不幸和变故,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走出校外,让他们亲身感受这些不幸遭遇,在帮助别人摆脱困境的同时,让他们充分认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无法预知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最重要的是,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去怎样面对。或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或勇敢面对、勇于担当。或怨天尤人、设法逃避;或接受帮助、度过难关。这也是教者给每个孩子时时提出的研究课题:当自己遇到这些问题该如何面对?让他们时时思考,让他们时时警觉,也让他们明白,更让他们尝一尝生活的紧迫感。
  困难和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的青少年还没有有所准备,就是说没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也就没有战胜它的力量和能力,那这把剑就会刺伤我们。反之如果我们的教者、家长已经给与了他们防范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并且教会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了他们勇敢面对的能力,那他们面对迎面而来的风雨和恶浪,他们会从容不迫,他们会鼓足勇气,他们会驾轻就熟的去面对它、去化解它、去战胜它。那这把利剑将是刺穿黑暗的灯火,将是他们一生受用不尽的人生财富。
  参考文献:
  [1]崔丽娟.讲解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18,(02):29
  [2]杨帆.挫折教育心理解读[J].教育科学,2017,(04):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