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症下药,培养数学学困生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微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有抽象性思维的能力,还要学会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而数学学困生恰恰缺乏这样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对症下药,以此来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对症下药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与特点,因此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来说更为重要。这篇文章我从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归纳演绎等教学方法来介绍怎样培养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一、学会分析综合,整体认知
  学困生与优生有一定的差距是因为学困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传授理论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整体框架,对知识有一个整体性认知。
  如我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我拿了一块正方形的木框,让学生们分别测量这个正方形四个边的长度,测量完之后学生们发现四个边的长度一样,同学们又测量了一下它们的角度,发现四个角分别都是90度,这说明四个边互相垂直而且对边是平行的。然后我将这个正方形的其中一个对边拉成了相同的长度,变成了一个长方形,同学们经过再次测量后发现这个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而且除了边长不同外剩下的特点都与正方形相同。接着我捏着长方形的对角,将这个木框拉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同学们测量之后说:“边长没有改变,角度不再是90度了,但是对边仍然平行,而且对角是相等的。”最后我对其进行总结:“平行四边形是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的,而正方形和长方形由于他们的邻边互相垂直,四个角都为90度,因此它们不仅对角相等,而且四个角都是相等的,所以他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在脑海中对平行四边形建立了一个整体框架,分析了它的特点和结构,从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整体性的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学生怎样使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培养整体认知思维能力。
  二、掌握比较分类,多向发散
  学生们通过比较来领悟知识之间的不同,然后才能将其进行分类归纳。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比较分类的方法,培养多向发散思维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先出了一道整数比较大小的题:“比较25和34的大小”,同学们回答说“34大”,接着我出了一道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比较题让学生们比较大小:1.5与1.8哪个大,哪个小?同学们说:“1.8大”,我又出了一道题:比较1.23与1.45的大小。学生们回答说1.45大,问了原因同学们说因为45比23大,我向同学们解释了在小数大小比较中,我们要一位一位的进行比较,在这道题中小数点后一位4比2大,所以1.45比1.23大。之后我出了一道整数部分不相同的题:比较1.5与2.3的大小。学生们回答2.3大。最后我将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整数比较是比较位数较高的部分,此部分数字较大则这个数字就大。而在小数比较中,若整数部分相同,就要比较小数点后面的数字的大小,从第一位开始比较;若是整数部分不相同,则只需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即可。
  在這节课中,我通过区分整数大小比较和小数大小比较之间的不同,带领学生们对其进行了分类和概括,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
  三、领悟抽象概括,意义理解
  数学学习有时会表现的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维混乱,难以理解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从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进行分类和概括,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
  如我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与相交”时,由于这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我用画线的方式进行教授。我先在黑板的最左边画了两条线,然后再将这两条线不断的延长,这时同学们就可以直观地看见这两条线在延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交点,我向同学们解释到这样出现交点的两条线就是相交。之后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并且让同学们测量了一下角度,向同学们说到:“这两条线之间的角度是90度,它们互相垂直并且有一个交点,所以它们是相交中的特例——互相垂直且相交的线。”接着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平行线,并且一直将它延长,这时同学们发现这两条线在延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交点,我对其进行解释:“这样的没有出现交点的两条线称之为平行线。”最后我让同学们对平行与相交进行总结:“在一个平面中两条线出现交点则为相交,之间的角度为90度则为互相垂直,若是两条线在一个平面中没有出现任何的交点则为互相平行的线。”
  学生在这节课中归纳出了平行与相交的本质,对平行与相交的概念也进行了分类概括,理解了什么样的两条线的是相交,什么样的两条线是平行,没有出现思维混乱,并且很好地理清了它们之间的框架和思路。
  四、尝试归纳演绎,有序有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让学生尝试归纳演绎的推理方法,即从个别的事物中总结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再从一般规律中演绎出个别事物的特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拥有有序有据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如我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解决问题”时,我先出了几道题让同学们从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小明一分钟30步,他一共走了8分钟,那么他一共走了多少步?”同学们很快列出了算式:30×8=240(步)。我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假如小华一小时写50个字,他一共写了3小时,那么他一共写了多少字?”同学们很快地算出来:50×3=150(个)。之后我让同学们用公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速度(V)×时间(T)=路程(S)”。然后我又出了一道题:“如果小花一共走了90步,并且一共走了3分钟,那么他每分钟走多少步?”同学们将这道题中的已知量与公式进行比较,发现有路程和时间缺少速度,同学们很快明白计算出了答案:“90÷3=30(步/分钟)”。我又问同学们:“如果这道题是给出的已知是速度和路程呢?”同学们回答说:“用路程除以速度得出时间”。最后我让同学们总结了公式:“路程(S)=速度(V)×时间(T),速度(V)=路程(S)÷时间(T),时间(T)=路程(S)÷速度(V)。”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通过做题总结出了一般性的规律,又通过已有的公式推理出其他的规律。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推理他们能够很好地记住课上的内容。所以数学学习不能依靠死记硬背,学生需掌握一定的归纳演绎推理能力。
  这四种方法都是数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教给学生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学困生了解到自己哪方面比较欠缺,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困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使学困生转化为优生。
  参考文献:
  [1]吕荣权.浅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6):14.
  [2]秦丽华.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14):21.
  [3]胡茂军.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普童话,2017,(4X):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8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