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韦香妮

  【摘 要】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学习主体,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最基础的部分,要提高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差距所造成的学习环境、教育理念、教育设施等给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1
  前言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个体学会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让人受益匪浅,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及其重要的。
  一、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根深蒂固
  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好坏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农村家长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家长,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例如农村读书看报的人少,学生中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就少。独生子女增多,造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对子女管教过严,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父母缺位导致行为习惯不良,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这些留守小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二)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存在误区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反馈而不重视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的教师不知道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每种习惯的内涵是什么,更不知从何处下手去培养。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例如:提问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从何答起;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深;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写草书等等。
  (三)社会教育环境的不足和学生自制力差
  上学费用高、就业难使部分家长产生了畏难思想,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坏;农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凭体力也能挣钱养家糊口,致使部分家长轻视教育。其次,健康的身体状态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小学生手上不缺少电子设备,大部分的孩子现在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表现在:午休晚休玩手机、早上不吃早餐、熬夜、没能根据天气增添衣物等等。导致的后果是身体素质差、经常性感冒、易瞌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无法坚持或者无法安心学习的现象明显存在。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转变家长对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
  从家庭环境来看,孩子的第一任甚至终身教师就是我们的家长。当今社会对家长这个角色的要求越来越高,父母不仅要承担“养家糊口”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教育者责任。所以家长应该重及时转变自身的观念,在与幼儿日常相处中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尽量呈现积极的行为态度,给幼儿良好的影响,如:在家经常看看报纸、闲暇时间多练字等等。另外,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和氛围直接影响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最后,家长应该经常联系孩子的老师,和学校老师一起探讨应如何养成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要家园之间的联系,学校可以经常会开展各种各样形式丰富多彩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家长会、家访、约谈和家长学校等等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立足课堂,向全体学生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可以在实践生活和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强化固定下来。课堂是小学生待得最久的地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行为习惯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习惯情况,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进行表扬与批评,维护学生习惯形成的动机,或是适当举行一些活动如学习习惯演讲比赛和知识有奖竞答等充分调动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热情。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预习、复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其次,学校还可以制定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细化《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关学习的要求,明确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并分解到不同年级进行实施。最后,结合生活实际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利用国旗下讲话宣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板报宣传学习习惯知识;学校印发《小学生一日常规》对学生提出规范性要求;集中并展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并进行知识竞赛、情景展示、行为演练等活动;开展了以《“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研究》为主题的课题研究等等。
  (三)完善社会环境,加强对小学生的自制力训练
  经济基础决定教育水平。从社会层面来说,要从源头上解决务农家长的经济现状。给务农家长提供多样的就业岗位选择,增强其经济实力。其次,小学生应该加强身体锻炼,保证自己有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学习,可以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制定每个阶段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计划中培养学习习惯,注意坚持的力量,增强孩子的自制力。
  三、結论
  小学生不是天生就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需要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对事情的吸收适应力在这个阶段是最有效的,所以必须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于雪梅.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S1):14.
  [2]孔维寿.浅谈农村小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0).
  [3]胡志金,袁迪远,李金鱼.关于边远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29(5):85-88.
  [4]明荣普,明乃胜加强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