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艳慧 丁杨杨

  【摘 要】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承担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特别是语文学科,在传统文化渗透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分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提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1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学必须对教材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特别是在当前不少学生娇生惯养、贪图享乐、盲目崇拜名人、追求“小鲜肉”、沉溺于手机游戏的环境下,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1.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千古传诵的诗词歌赋美文不胜枚举,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忧民爱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欣赏吸收其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二者相得益彰。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优秀品质
  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挥出传统文化净化心灵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愚公移山》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课文中坚忍不拔以及团结奋斗的精神,充分的分析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与认知心理,更好的将课文中包含的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在现阶段的教学当中,通过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优势,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1.提升教师素养
  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要依赖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只有提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理解,才能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只有当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报以崇高的热爱,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更为准确的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传统文化讲座,帮助语文教师认识到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是提升语文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深入细致挖掘、梳理、渗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也可以增强语文课堂的文化气息。
  2.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对现有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更好的发挥出现有传统文化的优势。比如:在讲授《观沧海》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详细介绍作者的生平,并融入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境遇。在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后,才开始对诗词进行讲解和翻译,并且教师可以引入坚贞品格、价值观等传统文化内容,将学生带入场景,用心去领略曹操写诗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斗志,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结合苏武、司马迁以及屈原等事例,帮助学生形成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除此之外,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更好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工作中。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语文教材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发挥出这一作用。
  3.课堂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内容
  每一个学生小时候都是孩子,孩子一般都喜欢听故事。如果我们可以在每堂课课前开展一次演讲活动,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故事讲给同学们,这样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得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有所深化。传统文化进课堂,容易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调动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成绩。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当积极地传递传统文化,比如:名人名言、典故知识等等,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现象和风俗习惯,了解到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4.组织课外传统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需要借助一些课外文化活动,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利用各种传统佳节,组织相关的诗词歌会,通过举办一些诗歌朗诵活动,更好的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而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学生通过朗读苏轼的《守岁》、孟浩然的《田家元日》以及刘长卿的《新年作》等,更好的了解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对初中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除此之外,通过经典阅读推广、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学讲座等活动,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多参加此类活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语文的应用在社会中越发地受到重视,因为各行各业的运行发展都少不了文字的表达运用;而在这其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各行各业的精神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使学生在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让民族传统文化真正走进课堂、走进生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后将传统文化内涵深植于心,加深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引导学生培养语文素养與传统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一分子,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雪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4(36):177-178.
  [2]李占强.探究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9):233-2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