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以车为本”的发展理念主导了我国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街道活力不断下降,街道对人的服务功能不断削弱。在当前国家倡导窄马路、密路网、绿色出行的背景下,重塑人性化活力街道空间被再次呼唤,文章针对国内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人性化不足问题,探讨了以人为本的街道空间设计策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街道空间;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以车为本”的理念主导了我国近年来的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导致了街道对人的服务不断削弱,街道活力不断下降。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生活街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未来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将转变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街道的人性化设计,上海等城市已在开展街道空间设计的探索,重塑人性化性街道空间正在从期望变为现实。
  1街道与街道空间
  街道具有交通和场所双重功能,是城市外部形象的重要载体,其所展现的风貌是城市无形无价的资产,如上海的南京东路、广州的北京路、成都的宽窄巷子等都成为城市形象的典型代表。
  街道空间由街道一侧或两侧围合的空间,由建筑前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绿化带和设施带等构成。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空间广泛分布于城市之中,也是影响城市安全的重要领域。
  2国内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道路设计“以车为本”忽视人行
  “以车为本”理念在道路设计上采取了增设隔离带、减少过街通道甚至设置高架路等措施,旧城道路改造则优先考虑拓宽机动车道、压缩慢行道甚至取消,致使街道的近人尺度消失,制约了绿色出行,降低行人过街便捷性,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2.2红线分割管控削弱了街道空间活力
  城市管理者将道路红线、绿化边线、开发地块红线严格界定,并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进行相应管控,由此导致人行道、绿化带、建筑前区无法进行有机整合,缺乏统筹协调,人行道只注重了行,绿化带注重了隔,而封闭院墙造成街道交往功能弱化,空间活力丧失。
  2.3人行空间缺乏精细化设计与管理
  非机动车道的路权设计与管理模糊、人行道不连续、人行横道距离过长、人行道与树池或设施冲突、人行道铺装缺乏维护、公共设施设置无序或挤占人行道、休憩设施缺乏、人行道偏窄(小于0.75m)等,不但削弱了行人的便捷与舒适度,也带来了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难以满足通行需求,也影响了城市的景观形象。
  3以人为本的街道空间设计探讨
  西方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反思道路设计,简·雅各布斯重申了街道安全與交往功能,新城市主义倡导了绿色出行,荷兰掀起了交通稳静化潮流,20世纪初的《伦敦街道设计导则》、《街道设计手册》(纽约)、《良好街道设计手册》(旧金山)则将人性化街道设计予以实施,致力于塑造安全、绿色和活力街道。
  当前我国公众对慢行出行方式需求不断提升,国家也大力倡导绿色出行,重塑街道空间、恢复街道人性化功能已成共识,人性化街道空间设计势在必行。
  3.1人性化、差别化街道空间设计
  3.1.1车行主导街道
  突出交通通行效能,断面设计预留连续绿化带和更多的机动车道,慢行道与机动车道隔离,局部塑造景观节点,形成城市开敞空间。
  3.1.2人车主导的街道
  运用完整街道理念整合道路红线内空间和道路红线外的路侧绿化、建筑前区等空间,断面设计上车行空间宜紧凑,预留充足慢行空间,设施上注重服务性,绿化上注重观赏性,保障道路使用者各行其道、安全出行。
  3.1.3人行主导街道
  主要包括步行街、半步行街及休闲步道,旨在创造舒适的步行环境,重点关注近人的景观环境、休闲游乐等服务设施及个性化街道空间的塑造。
  3.2人性化、精细化街道空间设计
  3.2.1机动车道稳静化设计
  交通稳静化是对机动车实施物理限速,改善社区慢行环境的有效措施。住宅区及商业区街道在道路红线宽度允许的情况下考虑采取增加路边停车位、减小道路转弯半径(3-8米)等措施,降低车速,缩短人行过街距离,增加人行空间;人流量较大的道路适度抬高过街路面,同时进行慢行铺地提示,提示机动车减速行驶,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对部分特别需要慢行的路段设置减速带,引导机动车减速行驶。
  3.2.2自行车道路权明晰设计
  自行车是绿色、健康、环保出行的方式,应保障自行车道路权,新建生活性道路应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并与机动车道隔离;旧城区不具备缩减机动车宽度条件的路段采用机非混行或人非混行,并标识、划线自行车道,保证自行车道连续,形成完整的慢行系统。同时注重自行车换乘与停车设施的设计,结合公交站、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点设置自行车停车与租赁点。
  3.2.3完整街道步行空间设计
  以完整街道理念,将路侧人行道,道路绿化带,建筑退线等进行统筹设计,建筑前区保留一定的活动空间,尽量减少停车位,形成良好的街道步行空间,为行人创造舒适的步行体验,如照明、安全设施、休闲设施、公共厕所、遮(阳)雨设施、咖啡座(茶)、绿化景观等。条件允许的街道可以模糊化道路管理,探索共享街道。
  4小结
  随着国家对绿色出行的倡导及公众对绿色出行的回归,有助于实现城市道路向城市街道的转变,文章针对当前城市街道人性化不足的问题探讨了人性化街道设计策略,期待未来通过街道设计导则的出台,重塑中国城市街道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8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