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以生为本参与式主题班会的德育效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袁莉娜

   摘 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对学生进行引导,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主题班会是有效的形式之一。利用主题班会,可以充分体现班主任的主体性。班主任可以策划设计和指导一个活动。利用活动,贯彻教育理念。基于当前的教学形式,决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主题班会的有效性,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应采用以生为本的参与式主题班会,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主题班会的开展活動中来,提高教师的德育效能,让主题班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以生为本;参与式主题班会;德育效能
   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要想对学生集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那么主题班会是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是对学生做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开展主题班会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以生为本参与式主题班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健全班集体的整体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于教师来说,主题班会应作为教师教育学生的主阵地,要对其准确地充分利用,提高自己的德育效能,完成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以学生为本的参与式主题班会的意义
   1.尊重学生的自身特点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学生本身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对于学生的个人特点,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对于学生来说,开展以学生为本的参与主题班会,能给学生搭建一个表现的舞台,提升主题班会的德育效能。
   2.传统的教育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对于学生有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本的参与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德育效果,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其中。
   3.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学生有着被尊重的渴望,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主题班会这个集体内部的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学生可以通过一个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沟通环境。
   二、基于以生为本的参与主题班会的实际开展策略
   1.利用头脑风暴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头脑风暴法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非常适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头脑风暴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进行高度的自由联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诱导,然后再通过学生提出的设想方案进行讨论,找到一个可行性的方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鼓励,在鼓励中学生能想到更好的方案,最后确定下来的方案是集合了大家智慧的一个方案,是最有效也是最切合学生实际的一个方案,能让学生在一个积极活跃的气氛中,开发自己的思维,拓展自己的眼界,提高了自己的参与热情,也提高了参与式主题班会的德育效能。
   2.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学生本身就有着一定的思维,应用案例分析法,给学生一定的特定案例,让学生自己思考,选择案例一定要选择特定案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加强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角色扮演法,活跃班级里的课堂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角色扮演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部分学生参与到其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构建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以生为本的参与式主题班会中,提高自己的参与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选出部分学生,在剧中扮演特定的角色,让学生根据安排好的剧本进行实际的锻炼,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讨论,丰富了课堂内的形式,避免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的说教形式,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受到了教育。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参与式主题班会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班会的热情,也能让学生对于参与在班会中有一定的主动性。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收获很好的教育效果,提高自己的德育效能。在以生为本的参与式主题班会中,学生要通过参与式主体班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氛围变得更为轻松愉悦,学生更乐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观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提高了德育效能,丰富了课堂内容,参与式主题班会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学生在其中会有高度的参与,让每一个集体成员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其中,在参与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对于主题班会产生了共鸣,提高了德育效能。
   参考文献:
   [1]胡新颜.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中医药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
   [2]陈庆健,梅思佳,唐闻捷.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3).
   [3]李烨.辅导员如何开好主题班会[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
   [4]陈立生,庄雯培.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4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