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参与式主题班会促小学阶段德育效能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发展,学校一再强调对学生开展德育。而主题班会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能够提升德育的效果,需要从主题班会入手,有效地组织班会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目前的课堂更加侧重学生为主体。那么对于主题班会,教师也希望能够打造一個参与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以生为本;参与式主题班会;小学德育
纵观很多的主题班会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班主任在讲台前讲得慷慨激昂,但是学生在下面无动于衷,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班会活动中。而这样的主题班会自然无法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影响,不利于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为此我们需要在新课改的理念带领下,打造生本课堂,通过参与式的班会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本文将针对如何打造生本理念的参与式主题班会进行探究。
一、以生为本参与式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
1.小学生自身特点决定了我们要开展生本主题班会
现在的小学生因为各项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为了能够树立他们的独立意识,为小学生今后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认同和表扬,我们需要采用参与式的主题班会活动,它为小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表现自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充分地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主题班会在开展德育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小学生的发展需求,甚至会让他们对班会产生抵触情绪。而参与式的主题班会以一种集体活动进行呈现,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彼此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在互动中学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更有助于我们在主题班会中对德育内容的渗透。
二、参与式主题班会提升小学德育效能策略
1.采用激励法,激发学生行为动机
在进行参与式的主题班会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将教师一味地讲解和枯燥的演示变为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主题班会中,主动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参与进来,这样活动自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开展有关于讲文明的主题班会时,我们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处理的办法,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面对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的结果,进而引出为什么要讲文明的内容。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候学生会充分认识到讲文明、懂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参与互动、表演和讨论,我们向学生自然地渗透了尊重他人、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这样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这种方式有效提升了我们的德育效能。
2.借助实践法,提升学生参与意识
我们的主题班会和文化课之间存在着差别,如果学生在主题班会中的动机得到了激发,会自然地将这些动机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那么班主任要充分从主题班会中挖掘德育元素,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实践中明白一些道德观点,通过这些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在参与式的主题班会上我们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去树立学生参与班会活动的意识,提升德育的效能。例如我们开展了以塑造健康人格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那么班主任先让学生通过教材学习一些相关的内容,如人格对于人的事业的重要性,人格是一个人能力的动机等等,但是很多学生单纯依靠阅读这些文字还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我们不妨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把文字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长时间这样的刺激活动,会让更多的学生从以前课堂静止的状态转变为动态的状态,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德育。
3.广泛参与,共同提升
以往的班会活动,虽然很多学生都坐在班级中,但是真正参与到课堂中的却是少数。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让我们的班会活动有所创新,我们必须要动员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准备活动。在每一次班会结束之后,班主任要采纳学生的意见,总结本次班会的情况,然后和大家一起商讨下一次班会的内容、形式和负责人员,然后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班会的准备活动中。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会主动地在课堂进行资料的查阅和交流。因为在进行班会前所有的学生都进行了准备,所以会更加自信和积极地参与到主题班会中,和大家一起讨论和交流,整个课堂也会变得更加活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有助于德育的进一步实施。
三、结束语
总之,想要发挥主题班会的德育效能,我们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实施德育。
参考文献:
[1]罗静.“以生为本”参与式主题班会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0):340-341.
[2]韩梅.浅析主题班会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1).
[3]常志焕.以生为本,提高参与式主题班会的德育效能的途径[J].新课程(下旬),2017(8).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