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琵琶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谢娜

  摘 要:琵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琵琶优美的音律和指法吸引着大批学习者;学习琵琶不仅可以掌握音乐技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琵琶促进其美学修养。但是長期以来,大部分高校在琵琶教学中,都更加专注于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而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不仅让琵琶失去了其艺术价值,还让学生缺失审美能力而阻碍其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在进行琵琶教学的过程中,要融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全面发展能力。
  关键词:琵琶教学;高校教学;审美能力
  0 引言
  琵琶在我国两千多年的艺术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民族艺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因此,在高校中的琵琶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琵琶演奏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来进行情感的交流,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在琵琶教学中,还要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学习琵琶感受到音乐之美。
  1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1.1 是琵琶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琵琶具有形态优美、演奏作品和音色美等多个方面的特点,琵琶的美还体现在琵琶曲子在创作时、演奏过程中以及听众欣赏等几个方面。琵琶演奏者首先要能够体会琵琶的美,并且通过富含感情的演奏将琵琶的美传递给观众。但是目前高校的琵琶教学,大多还是将精力放在教授技巧上面,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艺术的乐趣,这是与琵琶本质艺术规律相违背的。琵琶的根本属性就是审美性,正是因为这种根本属性才需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1.2 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
  近年来,琵琶在高校中的教学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但是却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让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和就业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缺少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学生审美薄弱就是其中一个瓶颈,也因此导致学生在演奏时虽然技巧十分娴熟,但是却缺乏艺术表现力。因此,高校在琵琶教学中就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认识美、懂得美、表现美,且具有一定创造美的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打下基础。
  2 琵琶审美能力的涵盖内容
  2.1 技巧美方面
  演奏者在进行琵琶演奏中,如果只是掌握基础的演奏技巧,就无法将乐曲中的精髓演奏出来,过于形式化的演奏内容无法展现琵琶全方位的美感。所以,深厚的基本功是琵琶演奏者必须储备的技能,也是琵琶学习者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技能,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基本功是贯穿始终的必备联系项目。
  但是,许多高校教师都忽略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许多教师认为学生能够考入高校,就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基本功,并且已经有巩固基本功的意识。虽然学生知道应该使用哪些技法来表达乐曲的美感,但是技巧的缺失让他们无法尽情地表达乐曲。
  2.2 情感美方面
  通过琵琶演奏全方位地表达音乐情感和美感,是琵琶演奏的最高境界。如果演奏者可以通过琵琶演奏充分表达乐曲中的情感,那么就可以认定这是一位优秀的琵琶演奏音乐家。因此,演奏琵琶时,在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情感的表达,才能提升乐曲的美感。
  但是,当前有许多教师自身对乐曲中情感的挖掘能力都比较弱,无法教导学生怎样感知乐曲中的情感,仅仅让学生把演奏乐曲当作日常练习指法的任务,演奏过于流程化。通过这样形式化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风格就会趋于统一,很难让学生感受到乐曲的情感,在演奏中展现情感。
  2.3 姿态美方面
  在琵琶演奏中,还要求演奏者要展现自身的姿态美。无论是演奏乐曲,还是通过乐曲表达情感,首先要求琵琶初学者保持正确的坐姿。正确的坐姿是学习弹奏琵琶的基础。在掌握了基本的技巧之后,就需要演奏者随着音乐的节奏肢体随之舞动,提升情感表达的效果。但在许多琵琶的教学中,这一环节往往会被忽视,教师只要求学生在演奏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即可,缺失肢体表达情感的部分。
  2.4 文化美方面
  琵琶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求琵琶演奏者有相应的艺术修养,要在演奏琵琶的过程中传递出乐曲的内涵。因此,要求高校教师在教授技巧的基础上,掌握琵琶乐曲中蕴含的文化,把握乐曲中的文化情感。通过让学生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内涵,提升其文化领悟能力,将乐曲的精神渗透表演中。比如在演奏《飞花点翠》一曲时,就要透彻地了解乐曲中松柏顽强的精神,松柏在飞舞的雪花中屹立不倒的意志力,不仅要描绘出雪花飞舞、松柏矗立的美景,还要表现出松柏顽强不屈的气节,在演奏中赋予乐曲强劲的生命力。
  2.5 艺术美方面
  在琵琶教学中,不仅要展现文化美,还要根据不同的琵琶乐曲展现其艺术美。许多琵琶乐曲是通过改编戏曲、地方小调或者诗歌而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让学生体会不同乐曲展现出来的不同艺术风格。比如在指导《寒鸦戏水》一曲时,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这是一首极具闽南特色的乐曲,要多运用左手吟揉的技巧,展现潮州乐曲的柔美风韵。而在《渭水情》一曲中,就需要让学生首先了解陕北民族风情乐曲的风格,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在演奏中展现民族特有的自然元素,体味渭水优美的景色与民族风情结合的艺术美。
  3 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提升琵琶演奏声音的辨识能力
  辨识琵琶演奏的声音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的重要因素。让学生产生共鸣是提高演奏情感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情感心理的表达,激发学生的演奏情感。学生对琵琶音色的把握也是演奏的关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对每一根弦发出的声音都了如指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调琴的基本能力,才能了解每根弦发出的音是否走调,音乐是否饱满清晰。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对音色的掌握。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基本功和对声音的辨识能力,才能实现由外而内演奏情感的表达。   3.2 技巧与情感的结合
  优秀的琵琶演奏者必定是在拥有扎实基本功的情况下,对演奏作品深入研究,有情感共鸣的演奏者。技巧和情感的结合才能呈现出强烈的感染力。比如在演奏《渭水情》时,就需要首先了解这首曲子主要是想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然后就要分析乐曲的风格和表现技法。《渭水情》是一首陕北民族风情乐曲,其中包含了秦腔花音的表现技法,在进入抒情部分时又使用低八度的旋律展现其深沉的情感,而弹、扫、挑、轮技法的交替运用演绎的快板部分,将整首曲子的情感推向高潮。因此在指導这首曲子时,教师要着重让学生掌握音律和节拍的变化、音符间的层层递进,把握每个阶段音符的衔接,精准地把握技巧的展现和情感的表达。
  3.3 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琵琶乐曲的许多创作都来源于生活。演奏者为了能够更好地演绎出乐曲的情感,除了演奏技巧之外,还需要强大的想象力。创作者在创作中或亲身体会或在脑海中勾画出场景,演奏者在演奏时与创作者形神一致,就是演奏者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学生能够自己构建出与乐曲相符合的场景来完成演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经典的琵琶乐曲,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对乐曲的分析能力。比如在演奏《十面埋伏》时,学生就可以将自己想象成置身在竹林中的伏兵,通过划、排、弹指法的交替弹法,表现出将士在战场中搏杀的场面。整首曲子节奏明快,气氛时而紧张、时而宁静,整体曲风气势恢宏,需要学生对乐曲有透彻的了解,对各个段落的节奏起伏有明确的把握,结合强大的想象力才能完整地演奏这首乐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对乐曲的分析能力,包括乐曲技法的使用、创作故事背景以及情感表达等等,才能让学生在演奏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置身音乐中,展现出丰富的情感。
  4 结语
  在高校琵琶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琵琶演奏基本功,了解琵琶每根弦的发音音准和音色变化,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加强学生技巧、情感、文化底蕴、想象力的培养,在琵琶演奏中充分融入自身的情感,提高琵琶演奏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屈文婧.高校琵琶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艺术评鉴,2018(19):88-89.
  [2] 王欣洁.关于琵琶教学的技能策略思考[J].当代音乐,2017(09):66.
  [3] 张凌. 20世纪80年代以来琵琶演奏技法发展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
  [4] 童莹.高校琵琶教学的审美能力培育与优化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11):146+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8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