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印筠悦

  摘 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冬之旅》的第二和第四首,《风信旗》与《凝结》中钢琴伴奏所运用的织体与转调手法,力图展现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浪漫主义特色。
  关键词:《冬之旅》;浪漫主义;伴奏织体;转调
  费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奠基人之一,对音乐的贡献是巨大的,在他的影响下,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创作向世人展现了他独到的思想见解——艺术歌曲中人声与伴奏的地位同等,而非像过去的作曲家一样将钢琴伴奏视为简单的辅助。
  “舒伯特说过,伟大作曲家的标志在于身陷一场灵感的宏大战役,却能在这场激战中头脑冷静地指挥军队。比起那些更为奔放的浪漫派,舒伯特关于艺术家的定位显然更加真确。”[1]
  舒伯特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他在浪漫主义作曲家中显得独树一帜,为后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开辟道路。笔者通过分析《冬之旅》中的一些典型特例的和声、织体与结构的特征,了解舒伯特的创作特色。《冬之旅》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杰作,基于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勒同名诗歌的改编。舒伯特为了表现原诗传达的情感,在旋律、节奏、伴奏织体、调性等方面都根据原诗内容进行了处理。
  1 伴奏织体
  1.1 双手齐奏织体
  双手齐奏式的伴奏音型可以突出主旋律,加深聆听者对曲调的认知,强调音乐在特定场景下的情绪与氛围,同时体现该旋律在歌曲中的重要性,也很好地避免伴奏声部单一,营造伴奏所需要的混合音响效果。例如《风信旗》中的人声进入部分:
  谱例1截取自《冬之旅》的第二首《风信旗》,舒伯特采用双手齐奏的伴奏形式,并且与旋律声部旋律一致。在《冬之旅》整部声乐套取中有多处采用这种形式,打破传统观念对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理解,适当加入与演唱无异的伴奏声部,在作品中犹如锦上添花。
  1.2 复调织体
  《冬之旅》整部声乐套曲主要运用主调织体的伴奏形式,但其中也不乏复调织体的伴奏形式。复调织体包含两种形式,模仿与对比,这两种形式在作品中都出现过。例如《凝结》中出现的复调织体:
  谱例2截取自《冬之旅》的第四首《凝结》,伴奏高声部上行进行降E大调音阶,与演唱部分下行进行的降E大调音阶,形成一种倒影形式的模仿复调织体,相互呼应,使情感更加细腻化,给予听觉更高的审美角度。
  2 转调特征
  2.1 大小调交替——以《凝结》为例
  在《凝结》这首作品中,舒伯特频繁使用大小调交替的形式,展现故事主人公流浪汉内心情绪的变化起伏。小调代表对曾经美好爱情的回忆,抒情的同时带有丝丝忧伤;大调代表现实残忍的现状,以及对现实的失望。利用音调来衬托故事发展情节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舒伯特创作的特点之一,也影响了浪漫主义后期的一大批作曲家,为艺术歌曲往后的道路做铺垫。
  2.2 同音大小调的转换
  舒伯特对调式调性的使用十分高超,他惯用大小调交替的形式来创作,并且在艺术歌曲中对其运用得当。同音大小调转换不仅可以转换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还能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使音乐的整体氛围不至于大起大落,平缓地进入下一个情景,使作品更加具有完整性。例如《风信旗》中从回到原调再现时。
  谱例3再现部分之前,先是转到A大调,然后再回到a小调开始再现。这种使用同音大小调转换的形式,强调了原调的音乐色彩,也很好地衔接了音乐的发展,不至于单一乏困。毫无疑问,整部套曲中的同音大小调转换为后期的作曲家们同样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处理方式。
  3 节奏型特点——以《凝结》为例
  《凝结》中,我们可以发现三连音始终贯穿全曲,再结合该作品的歌词翻译,了解舒伯特想要营造的氛围与目的。
  《凝结》歌词翻译:
  在皑皑白雪中 我徒然寻找她的脚印
  我们曾一起 走过大雪下的绿地
  我要亲吻大地 用我的热泪
  融化冰雪 露出下面的草地
  何处我能找到鲜花 何处我能找到绿草
  现在花朵死了 草地黯然失色
  难道这里没有 我可撷取的纪念
  当我的心痛平息 什么会向我谈起她
  我的心就快死了 她的容颜在我心中冷却
  假如有一天我的心解冻 她的容颜也会消散
  《冬之旅》的前三首描绘的是一位流浪汉被恋人与世界背叛,失去了对爱情与生活的希望,在一个飘雪的日子里,他离开了之前的恋人,開始流浪的旅途。在这异常寒冷又艰难的旅途中,风雪无情地鞭打他的身体与心志,他在寒风中流下了滚烫的热泪,也瞬间结成冰。《凝结》则接着前三首的剧情,叙述主人公的饥寒交迫,那颗曾经炽热的心在寒冬中也逐渐凝结。
  一方面,根据歌词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三连音象征“雪花”的形象,渲染音乐氛围,将伴奏具体形象化。另一方面,该作品中的三连音都是密集开放和弦,若使用八分音符,则音乐听上去过于松散拖沓;若使用十六分音符,则音乐太过紧凑,无法展现伴奏的清晰度。
  4 结语
  舒伯特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他运用自己独到的音乐见解以及他对和声与调式调性的见解,创作大量艺术歌曲,为后世作出巨大的贡献,为后期作曲家提供学习与借鉴的榜样。无论是在和声与调式调性方面,还是织体与结构或者音型方面,舒伯特的成就造诣都是无法超越的,如今的我们对其作品的分析解读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译林出版社,2011:130.
  [2] 王芳.解读舒伯特《冬之旅》套曲的悲剧美[D].中国音乐学院,2012.
  [3] 伯林(英).浪漫主义的根源[M].译林出版社,2008.
  [4] 沈屹.从艺术歌曲《冬之旅》看舒伯特的浪漫主义音乐特质[J].黄河之声,2018(06):49-50.
  [5] 严洪萍.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J].黄河之声,2017(15):69.
  作者简介:印筠悦(1997—),女,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钢琴表演理论)专业研究生在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8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