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范海针
【摘要】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给高中语文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从我国当前高中语文高考试卷来看,作文写作分值占总分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也展现出写作的重要性。本文针对发散性思维内涵以及发散性思维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意义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发散性思维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作文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在作文写作时,存在假大空、呆板、思维禁锢、缺乏创新、缺少生气等诸多不良问题。作文写作不仅需要学生有大量的基础知识储备,而且还需要具备逻辑思维、逻辑发散性、创新思维。高中是学生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想要帮助学生走好高考这一步,就需要从作文写作出发,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融入自身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独到的见地,在发散思维的引导之下,增强学生写作创新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写作逻辑,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将针对发散性思维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发散性思维内涵概述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针对某一具体的事情、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求问题不同角度的解决方案。发散性思维的根本是“多思路、多层面”,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用多个方法解决问题。发散性思维是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根本要求,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和目的性的指引之下,根据已知的全部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独到的个人价值观念和智慧品质,以便于形成人们思想、智慧的结晶。
二、发散性思维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运用意义
发散性思维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意义重大,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真情实感的根本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积极开展发散性思维作文教学,能够增强写作效率。发散性思维是写作必不可少的根基,针对某一具体的写作目标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对某个题目進行创新,通过知识、思维逻辑的重组,可以让学生的文章写作有条理、有创新点、有独特见解,这也符合高考对于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考核的需求,有利于帮助学生在高考学习中取得高分。此外,发散性思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融入,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客观来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资质,在作文写作教学中的资质培养,可以让学生将发散性思维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学习、日常生活等各个层面。当学生具备了发散性思维资质时,便可以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学习的形式,使学生成为更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发散性思维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主题发散
作文写作的主题,是作文的根基,只有在确定作文写作主题的基础上,才能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思维发散,并构建出整篇文章。尤其是针对高中作文“议论文”题材来说,只有确定作文主题核心,才能结合论文主题提出论点并写出相应的论据并提出论证内容。所以,教师在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应该从某一主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强化学生自身思维的灵活性。例如2018年上海高考主题“被需要的心态”,便可以引导学生以“被需要”为主题。为了让学生以“被需要是××”或者“××需要××”等作为思维发散的基础,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发散,这样便可以轻而易举得到议论文的论点。学生可以充分结合自己所思所想,调动自己的思维,思考“被需要是对个人价值肯定、被需要是展现才能的机会、被需要是服务他人的基础”或者“家庭需要爱、社会需要和谐、生态需要保护”等。切实通过主题发散的形式,让学生结合某个主题,发散出议论文的论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结构发散
若作文主题是作文的根基,那么结构便是作文的骨骼。纵观当前作文写作的结构,一般有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等。作文结构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作文写作逻辑,科学合理地选择作文结构,可以让读者清晰感受作者的写作逻辑,用写作结构带领读者看世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清晰、明确的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中运用得较为频繁,其能够从某个主题出发,通过四维发散的形式,清晰合理地展现不同写作内容的思维结构,从而将各个结构进行归纳,构建出思维逻辑清晰明快的文章。例如在开展“记叙文”写作训练时,教师便可以提出“冬天”这一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发散。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从“冬天的植物、冬天的风、冬天的雪、冬天的时令”等层面进行结构发散,这样,学生针对“冬天的植物”便可以想到“蜡梅怒放、松柏傲岸”;针对“冬天的风”便可以想到“寒风呼啸、寒风刺骨”;针对“冬天的雪”便可以想到“白雪皑皑、冰天雪地”;针对“冬天的时令”便可以想到“严冬时节、隆冬时节、十冬时节”。通过结构发散的形式,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开展结构发散,帮助学生细化结构,有效增强学生的结构发散能力。
(三)修辞发散
若作文主题是作文的根基、结构是作文的骨骼,那么修辞内容便是作文的血肉。想要正确、适当、生动地表达学生所思所想,真正将学生的情感与想法艺术化地用文字形式展现出来,就要有效增强学生的修辞能力。修辞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生积累词汇、熟练掌握多种修辞手法,让写作语言更加生动。所以,教师开展修辞发散可以从日常学习中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针对好词进行积累,并针对好句进行仿写,切实让学生在积累词汇和仿写的过程中,掌握良好的修辞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阅读课文《荷塘月色》针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通感”修辞手法时,为了让学生的修辞内容通过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在增强自身修辞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修辞发散,让作文写作有血有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开展发散性思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主题、结构、修辞层面上,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切实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强化自身创新意识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崔晓旭.谈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7).
[2]徐夏.发散性思维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7.
[3]赵浩含.逆向思维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