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旭平
【摘要】少数民族的阅读教学开展是存在诸多困难的,如在笔者执教的地区,学生习惯用民族语言交流,多数学生在入学前,连汉语都听不懂,同时受限于地区经济条件,学校藏书数量有限、品种不全,课外阅读教学开展异常困难。鉴于此,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心得经验体会出发,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做出相关探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加深民族学生对汉文化的认识,促使学生的汉语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进步提升,对民族学生的未来的社会融入发展是有诸多裨益好处的,为此今后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师,有必要对语文课外阅读加大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和有效教学下,快速的掌握相关的阅读知识,丰富阅读视野,夯实阅读基础,促进学生阅读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一、开掘书源,就地取材
少数民族地区物质条件并不丰富,推书资源比较稀缺,这也是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開展最大的瓶颈限制,因此对于教师而言,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开掘书源,确保学生在课外有书可读,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广集现有图书,建立班级图书室。教师可以动员班级所有学生、家长及校内其他任课教师,将手中现有的图书贡献出来,建立班级图书室,从而进行课外分享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捐献的书籍进行编号,分类进行归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确保学生课外图书阅读有序进行。第二,自编课外读本,拓宽阅读资源。教师可利用自身能够调动网络资源和设备机器,将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材料摘录、打印,并装订成册,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此外,还可以将便于学生阅读的民间故事、当地名人轶事、民族饮食、服饰文化等装订印制成三至五册的阅读材料,以供学生在课后轮流进行阅读翻看。这些就地取材的措施方法,帮助学生丰富了阅读材料,弥补了学生课外阅读资源不足的局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读物推荐,主体为先
前苏联文学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不适合自己的书籍,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挑选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是十分必要的。如在笔者执教过程中,就曾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做出过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发现,有50%~60%以上的学生,喜欢小说、故事、动漫类型的图书,这些图书的确是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的,对形成语感也有很大的益处,但也有一些粗俗的言语文学,会对处于青春时期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考虑于此,笔者认为在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秉持着“主体需要为先,教师引领为上”的原则,即要在顺应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对学生做出恰当的引领,从而促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得到培养和熏陶。 如《安徒生童话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这些图书从文学体裁的角度分析,是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希望的图书类型,而从内容的角度分析,都归属于中外名著范畴,是思想内涵、语言形式兼佳的文学作品,将这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可更好优化课外阅读教学效果。
三、共读引路,自读随行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不仅要引领学生多读书,还要让学生读完整本书”,但是很显然,大部分学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虽然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读书是比较热爱的,但是他们的阅读更偏向简单、简短的读物,让他们坚持读完整本书往往很难做到,这与初中学生读书意志力、自控力差有很大的关系,但对于学生而言,若是一直处于半途而废的阅读状态,学生的文学语言能力将很难得到本质上的提升。针对于此种现象,笔者建议采用“师生共读引路,学生自由阅读随性”的课外阅读教学开展方法,即教师也要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对于一些文学性较强、内容较难理解的课外图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阅读,一起研究作品的内容,讨论阅读的难点、交流阅读的收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课外阅读阻碍,然后学生再结合自身的时间安排情况,进行自主阅读,这样就可以确保学生可以顺利的读完整本书,从而在课外阅读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知识收获。
四、传授方法,养成习惯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要考虑到民族地区学生,惯用民族语言交流,汉语能力较差,课外阅读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若是想要更好的保障课外阅读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能够将科学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对此笔者建议,采用“板块阅读习得方法”,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用此种方法时,教师不要一味说教,要将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融于阅读实践之中,使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习得。此外,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载体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将阅读材料进行板块划分,并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如对于优美的散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精读或默读的方法,从而学习散文语言的独特表达之处;而在阅读科普类文章时,则可以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强化文章阅读关键信息的查找;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如小说、寓言、童话,则可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作品大概内容,体会故事文章的思想含义。这样的课外阅读学习指导方式,可帮助学生在遇到不同的文章体裁时,灵活恰当的选择最适合的读书方法,并逐渐从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化学习成长是有诸多裨益的,是可让学生受用一生的。
五、总结
在少数民族地区,熟练的掌握现代汉语,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开展中,课内外阅读学习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学生汉语文化知识拓展、延伸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促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进步提升,鉴于民族地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因此今后教师还需不断对此作出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相东.喀什市维吾尔族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16.
[2]吴南顺.通化地区朝鲜族初级中学汉语作文教学现状探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5.
[3]向用文.论贫困地区农村初中语文活动课的设置[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4]贾素娟.喀什市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研究[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