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是建立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也是进行历史学习的起点,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历史的真实性。所以也就进一步说明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拥有史料实证理念的重要性,本文先是阐述了进行史料实证培养的意义,最后论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 重要性 史料实证 策略
  人类对世界进行深入探索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历史。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也有着不同的历史。对于初中生而言,想要真正学好历史必须具备史料实证素养。所谓史料实证,指的是学生能够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还原历史真相的能力。拥有史料实证素养也就意味着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解读历史。因此本文重点论述了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以及培养策略。
  一、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意义
  史料实证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对获取到的历史材料的辨析,选择出可信度较高的信息内容,并借助这些内容达到真实历史事件重现的一种态度与方法。[1]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就是史料实证素养,因此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培养学生具备史料实证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国内初中生缺乏“史料实证”素养
  笔者为了明确初中生是否具备史料实证意识做过很多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待史料的态度并不认真,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合理的方法,而且也不具备历史证据意识。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长期缺乏“关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传统的历史教师并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这上面,仅仅关注学生是否记住历史知识而已。
  2.可以落实贯彻历史课程标准
  人们对历史的解读往往需要利用史料证据实现,这也就牵扯到史料实证素养,依据国内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可以得知,历史课程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提高人文素养。根据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目标,它需要学生具备搜索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观察能力,初步具备历史材料解读历史意识,拥有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需要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锻炼搜集信息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事物,具备思辨意识。这也就进一步说明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必要性。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1.历史教师应具备史料实证理念
  历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想要培养学生具备史料实证素养,自身也必须重视史料实证素养。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學实际中,很多历史教师仍然不够重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当然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其实说明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仍然需要提高。首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理念。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传授学生知识,却忽略了对过程进行引导。史料实证素养,就是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核心素养下,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文献或者历史材料对历史进行解读,培养他们的科学历史观,提升他们分析历史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应该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有意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也就为提高教学能力打下基础。想要培养学生拥有“史料实证”素养,教师自身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功底以及教学能力。历史教师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同时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重视教材,善于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毕竟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还是依赖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对历史材料的发掘,将结论与文献进行结合,建立学生严谨的历史学习理念。
  2.锻炼学生自主搜集历史材料的能力
  想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前提条件是锻炼学生搜集历史材料的能力。
  首先历史材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明确历史材料的分类情况。比如文献、实物、图片、遗址、甚至是一些历史文学作品等等都可以算作是历史材料。在明确了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历史材料,具体途径也有很多。比如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等。例如在讲解《秦王扫六合》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课程内容提前收集有关于秦始皇的资料,同时也要做好筛选工作。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将证据与历史结合起来的意识。
  3.锻炼学生鉴别史料真伪以及价值的能力
  史料在形式上是丰富多样的。在史料教学中, 有所谓“一切皆史”的观念, 这可以理解成“一切材料都可以作为研究该材料的制作者 (或使用者) 的史料”。[2]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关键在于锻炼学生鉴别史料真伪以及价值的能力。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所以如何进行筛选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历史教师应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时按照观点或者问题进行。同时也要判断材料本身是否具备可靠性,它的来源是怎样的,属于什么性质的史料。材料中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作者的主观表达?只有厘清这些资料。才可以真正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例如讲解《“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课时,学生由于时代所限,其实并不能够理解南京大屠杀对于国人的意义。那么为了增进理解,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照片,或者是一些时人回忆录,也可以出示很多当时的新闻报道以及侵华日籍军官的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史料,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历史,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史料浩繁芜杂, 只有筛选恰当、使用得当,突显史料的科学性与主题性,才能为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法的运用奠定扎实基础, 激发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3]
  结语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这不但是对课程改革的落实,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帮助他们建立科学历史观。
  参考文献
  [1]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华夏教师,2019,(09).
  [2]王树威,王福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01).
  [3]傅丽双.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法的应用——以人教版八年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5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