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健宁

   摘 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当前在高中教育活动的开展中促进学生实际能力增长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担负起培养学生能力增长的这一重任。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拟从音韵和文化层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核心素养;诵读;诗性;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界定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当前,传统文化日益得到重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各种古诗词类节目应运而生。然而,在“传统文化热”“古诗词热”的大环境下,承担将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结合传承重任的高中语文教学反而缺位了。许多老师的古诗词教学重记忆、重鉴赏技巧的分析,过于单调与模式化,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笔者看来,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和研究未能抓住古诗词的传统内核,也就是没能从古诗词的音韵层面和文化层面去解读和教学古诗词。笔者拟从古诗词的音韵和文化层面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一、重视古诗词音韵教学,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我国古代汉语言文化的发展精髓。古诗词包含着音韵、节奏等内容,想要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培养语言能力,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些要素。
   1.将古诗词的音韵知识引进古诗词课堂教学
   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学的精华,而音韵是古诗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节奏鲜明的音韵是古诗词的重要魅力体现。过去,由于诗歌鉴赏不考查音韵知识,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往往直接忽略音韵的讲解与欣赏。
   为了不增加难度,笔者只选择了押韵(韵脚)、节奏、对仗这三点来进行教学。不管是平仄,还是韵脚,我都选择使用现代汉语的声调和发音来进行解说,让学生感觉古诗词的音韵容易理解。下面,笔者以《登高》为例进行古诗词音韵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āi),渚清/沙白/鸟飞回(huí)。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lái)。
   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动词,形名/形动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tái)。
   形形名/副动宾,形形名/副动宾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bēi)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是《登高》一诗在韵脚、节奏、对仗的音韵标注。
   先来看押韵。古诗一般偶数句押韵,绝句即是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同一个韵,律诗即是二、四、六、八最后一个字押韵,一般是押同一个韵,也可以押邻韵,韵脚都是平声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登高》一诗首句押韵,二、四、六、八句,哀、回、来、台、杯,按古语讲都押灰韵。
   再来看节奏。古诗讲究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古诗一般如何停顿呢?通过《登高》可知,古詩一般根据音节或语意来划分节奏,首联节奏为二二三,颔、颈、尾联可处理为四三节奏。节奏分明,使得古诗词诵读起来更具形式美、音韵美!
   三看对仗。古诗词一般都是两句一起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仗一般有以下几个要求:(1)要求出句、对句的字数完全相同。(2)要求出句、对句对应位置词性相同。(3)要求出句、对句对应位置平仄相对,仄起平收。仄起平收指出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对句的最后一个字则为平声。平音是一、二声调,仄音是三、四声调。古诗中,上下两句的平仄基本是相对的,但绝句的首句入韵会影响上下两句的平仄相对;律诗二、三联的偶数字必须平仄相对。关于平仄,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学生所处地是广东,其方言——粤语保留了古汉语的入音,如“入”字“独”“格”“急”“决”等字,就是古语中所谓的入音。所以别看有些词的音在现代汉语中是平声,但实际上算入音,在平仄出现不规律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粤语来做出判断。
   笔者在课堂通过具体的一首古诗,向学生讲明古诗的基本音韵特点,并利用这种音韵感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音韵、节奏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还下载了一些古诗词朗诵视频来向学生进行播放,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音韵美感。
   2.重视学生的古诗词诵读
   诵读,是将古诗词音韵美鉴赏内化之后外放的一个过程。
   在初步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音韵知识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古诗词新课教学中,笔者注重课堂上的诵读,务必使学生在诵读中领会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经过一段时间的古诗词学习后,笔者会组织全班范围的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把积累过的古诗词通过诵读的方式深情表达出来。古诗词课堂以活动的形式开展,一扫之前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沉闷、无聊,学生不但喜欢,还能在这样的诵读实践中增进对古诗词的美感体验,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
   3.开展古诗词的创作活动
   笔者大胆设计“创作近体诗”的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古诗词音韵知识的理解,掌握古诗词的创作规律,掌握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初次创作,学生的习作中也还是有较为规范的诗句。如:“纷纷扬扬洒一地,萧萧瑟瑟又一秋”等。    笔者布置诗歌现代化改编任务。学习完《孔雀东南飞》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创作,用现代汉语把诗歌表达出来,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加进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活动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同时,又锻炼到学生的语言创作能力。
   二、重视古诗词的文化解读,达到涵养学生传统文化的目的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笔者打破高中古诗词教学过去那种“读一首、讲一首、背一首”的传统教学方法,教授高中语文教材上的古诗词并进行适量补充后,分为不同的专题,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知识向审美、文化延展,指导学生研读与拓展,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笔者教学柳永的《望海潮》时,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自然要对自己进行自荐,展示自己的才华。另外一个角度,干谒诗是有求于达官贵人的,那么诗歌还可以从达官贵人的角度进行写作,对达官贵人极尽赞美之辞,把他们夸高兴了,诗人得到赏识提拔的机会也许就来了。笔者带学生研读柳永的这首词时,上下阙各抓住一个词进行分析讨论,上阙以“繁华”一词研读,下阙以“清嘉”一词研读,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柳永整首词都以大开大阖的方式浓墨重彩地叙写杭州的美丽、富庶、安详、宁和,上阙着重表现杭州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阙突出西湖和行政长官的气派,展现杭州政治清明、生活宁静,民众爱戴长官的祥和景象。以干谒诗为专题,笔者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李白的《上李邕》、王勃的《滕王阁序》等诗,一一展示出来,和学生一起研读干谒诗,进一步理解干谒诗的特点。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崇尚委婉含蓄的国度。古代文人又有点清高,比较看重面子,自己有才能,但不能肆意显露,他们在推荐自己时羞羞答答,欲言又止,甚至通过作比来表达。所以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经过这样的一堂课,学生对古代文人的干谒心态、对干谒诗的写作内容、写作技巧了解得比较深入,从而对干谒文化,对文人怀才不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笔者教授姜夔的《扬州慢》时,构想了“一首诗,一座城”的教学思路。本诗的解读,主要抓住扬州前后的对比来进行。“淮左名都”与“一座空城”“竹西佳处”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等构成鲜明对比。下阙用杜牧的典故来凸显扬州遭金兵攻破后的破败之感,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笔者课堂上补充了杜牧的《赠别》其一、《寄扬州韩绰判官》《遣怀》,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徐凝的《忆扬州》,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南朝梁人殷芸的《殷芸小说·吴蜀人》一文:“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把扬州以前的繁华富庶通过诗文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笔者还补充了扬州的曾用名,及传统美景、美人、美食、戏剧等,让学生对扬州有个全面的认识。结合姜夔的《扬州慢》,笔者增加一篇辛弃疾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描写扬州繁华的诗作,和辛词、姜词的对比,进入诗人的内心。曾经的扬州有多繁华富庶,有多壮丽美好,今天的它就有多衰败荒凉!诗人心中就越痛苦!这种痛苦是直击人心的痛苦!正如“世上最残忍和令人感到的痛苦的事,莫过于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通过一首诗的切入,我们积累了一批关于扬州的诗歌,也从诗歌当中认识了扬州这座城市,从而达到积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
   在2017版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就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究,对古诗词的课堂研究进行大胆的创新,延展课堂的教学内容,给过去的僵化单一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注入创新的血液,包括教学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等。
   比起以前的“一课一诗”课堂教学,这种创新的效果还是明显的:较大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语言建构与运用,形成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积淀深厚的古诗词文化,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较好地提升了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
   以上通过“重视古诗词诵读”“重视古诗词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层面的内容”两个方面的探索,希望能为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除旧纳新做出些微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易海.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34(2):77-79.
   [2]郭志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7(55).
   [3]张瑶瑶.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语文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例谈[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5):39-41.
   [4]葉嘉莹.古诗词课[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6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