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阅读教学人文性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育 阅读教学 人文性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阅读主体的自主性确定阅读教学要以人为本。在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人施教,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的心智和情感意向,对书面符号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目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无法越俎代庖。教师只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二、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阅读教学要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客观世界及自我的认识,又产生了各种情感,达到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善的效果。
  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挖掘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以情悟文,情于中而形于外。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真情,范读课文,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进行心灵的接触,以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产生情感效应。例如:《我的母亲》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体验情感”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配音朗读重点段落第十二段,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善良而又坚强的性格,让学生体验母亲的形象美、情感美,引导学生去认识母亲的人性美、人格美,从而受到感染并更好地表达情感情。二是立足于课本,发掘其文化内涵,挖掘其情感因素,使阅读教学能进入以情感人的境界,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教材中编者所选的文學作品,都能反映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内心丰富的、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价值观、人生观。例如:《我很重要》体现作者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学会热爱生命、实现生命价值。《冰心:巴金这个人……》所反映的是冰心与巴金两位老人之间纯真而深厚的友情。《中国现代诗歌五首》中体现作者热爱祖国、心系国家的情感。这些课文无不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陶冶道德情操,情理交融达到育人目的。
  三、在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优美词句、精彩篇章,语言文字承载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心灵得到感染,人格会高尚起来。根据《朗诵的要领》、小组朗读比赛,学生推选评委并评分,让学生在竞赛中激发对诵读的兴趣,产生美的感受,形成高尚情操。
  新课标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探究性阅读是挑战性阅读,也是综合实践性的阅读。因此,面向未来社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堤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多姿多彩的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生动课堂。利用“活动指引”进行教学,多角度观察社会,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用书面和口头表达出来。例如: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关注社会”活动,通过“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畅所欲言对对碰”“激扬文字析事理”“过程结果大家评”,让学生心系社会,关注社会,培养人文关怀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有探究性,读物提供的信息除字面之外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含的潜在信息密码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破解。而学生由于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发现、破解过程中会碰到许多疑难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难和困惑就更为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必须对此来一番分析、推理和探究。在对问题的探究解决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和发展。
  四、调动审美感知,注重语感训练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直觉,语言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感的人文性,语感是语言人文性最高层次的体现。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阵地,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具有审美情趣的名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例如:在教学柳永词《雨霖铃》时,第一步:创设凄美的情境,展示flash课件,学生听配乐朗读,感受词的美。再次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小声跟读,培养学生语感。最后配乐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步:学生分析词中意象及意境的美。第三步:课外延伸,首先按照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节,展开合理想象,为制作《雨霖铃》电视MTV写一个脚本。其次,播放邓丽君的《相看泪眼》,学生跟着唱,达到“以唱促背”的效果。语感训练中引导学生用分析作品,感受言语美,提高审美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呼唤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人文性教育,关注学生在语文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生活体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蒋玲.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9).
  [2]吴新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9).
  [3]张良田.中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余玲珍,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6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