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范文婷

  摘 要 结合当前的农村区域发展情况,从自身的农村工作经验出发,多角度论述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可以有利于全方位推动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 农村经济;区域协调;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6.053
  1 农村区域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新农村建设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农村自身特点作出相关调整并开展区域划分,这样才能符合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区域发展环节中,不仅涉及经济指标,还应该从整体角度来考虑该地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在农村区域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差异等,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特色化。各地区的农村区域发展会出现很多差异性问题,相应区域中的资源部分也存在差异化。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农村区域经济的实际特点,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及合理开展区域划分。
  2 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区域发展内部不协调
  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规模、层次直接受到自然资源分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制约。如对于沿海城市,主要集中在海洋发展方面,重点是在渔业。结合农村区域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城乡互动发展模式[1]。这种差异性主要是由经济发展的不同所造成的。例如,东部沿海区的经济实力比较强,主推农业现代化模式;西部经济较为落后,采用传统经济模式。总体来看,我国的农村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情况,应该重点从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等角度考虑。
  2.2 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社会发展面临着很多差异化问题。结合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东部和西部的巨大的经济差异性。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飞快,能够吸引大量的人们去工作、投资发展,这会造成农村区域经济的差距问题。同样,为了避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进一步恶化,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应该重视如何指导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工作的开展。
  2.3 城镇化进程缓慢
  当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整体较为落后,主要是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比较狭窄,全部依靠涉农产业等方面,还存在着各种不稳定因素,这就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部分农村难以深入发展农业经济活动。结合农村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产业规模偏低,难以体现出较高的专业性要求,特别是在产业链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这样就会制约成本和生产力等的发展,不利于形成优化的产业结构,难以符合提升生产效率的要求[2]。结合城市发展的数据情况,只有具备一定数量人口才能满足预期的聚集效应,考虑到小规模城镇的发展情况下,由于人口数量不足、经济区域狭窄等影响,难以有效推动农村的城镇化发展,不利于全面有效提升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2.4 劳动力流动问题
  结合当前的城市、农村的建设情况来看,劳动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来看,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到东部沿海城市流动,这样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但同时也会造成部分城市的社会服务以及交通发展的压力过大的问题。同时,结合农村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留守儿童、妇女以及老人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农村的大量劳动力的缺失,不利于开展有效的农村经济活动。
  2.5 区域农业政策倾斜
  在当前我国的农村发展中,政府的经费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呈现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扩张的趋势,这种趋势会造成农村区域发展差异性问题日益突出。当前,针对东部区域的资金支持要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也是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3 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3.1 政府干预调节政策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则难以有效控制农村区域发展的差距问题。政府单位应起到一定的平衡调节作用,特别是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应完善处理,特别是重点支持落后地区的农业、工业发展情况,从保障资金充足角度来加强开发。政府应该结合西部的实际发展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活动,并积极参考东部先进的发展经验,从整体上有效实现东部、西部利益的相互调节以及互补[3]。从根本上来讲,一定要结合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来明确相应的优惠政策,全面实现农产品以及加工业的综合发展。针对西部地区的情况,可以加强农牧业的发展,同时,重点治理、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全面有效推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业。
  3.2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措施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可以积极尝试构建社区型股份制合作企业和乡镇企业,有效全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鼓励农民创业,以便全面有效地实现农民总体收入的提升,全方位构建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局面。重视利用有效措施来推进土地流转,有效解决农民由于外出打工造成大量的弃耕土地的问题。结合农民实际来推进农民保障体系,坚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化道路。
  3.3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充分利用好城市较为先进的经济条件等优势,能够结合行政中心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城中村全面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这样利用城市带动农村、以點带面的方式来保障有效推动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顺利实施。在进行城镇化的过程中,可以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居住环境较为恶劣的村民进行逐步迁移的方式,结合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标准以及要求,努力实现科学化发展,保证实现资源共享、收益最大化的要求。
  3.4 促进非农经济及乡镇企业发展
  为了保证农村区域的均衡发展要求,应充分利用非农经济手段,其中,乡镇企业则是非农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对有效控制农村区域发展的差距具有积极意义。广大的西部农村应该重视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并能从实际出发来有效实现结构域优化以及乡镇企业改革的问题,通过集团企业的组建来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规模,全面实现经营者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帮助农业的产业化健康、稳定发展。
  3.5 保障公平,构建区域协调发展
  结合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来看,一定要贯彻落实好公平的农业政策,全方位构建起公平竞争机制,这样有利于实现我国市场化经济健康、和谐、稳定地发展。此外,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重视合作机制的平等互利要求,认清所存在的利益冲突,全面保障能够实现各个地区间的劳动力、技术、资源的相互共享以及交换,实现互利平等的要求。
  4 结语
  在保障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应该重视如何从实际出发为农村发展提供适宜的空间,并积极从政治方面出发构建良好的发展途径以及模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区域发展一定要符合相关方面的协调要求,以便更好地明确系统的开放性要求。在此过程中,应该一切从农村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及特点入手,结合农民的实际来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从当地实际出发,重视富有地域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这样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明哲.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研究[J].吉林农业,2019(17):23.
  [2] 孟庆艳.浅谈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突破[J].现代商业,2019(24):69-70.
  [3] 王昊.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影响因素的识别机制分析[J].时代报告,2019(1):170-171.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7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