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探索构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教育也应该随之而变化,小学教育目标变得更加全面,要求也更高。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流学科,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科目,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课外的知识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 衔接探索构架
小学语文教师要足够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几点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原则分析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发挥,要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知识的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课内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属于学生自身高级学习活动的一种体现,也就是学生通过对各类知识的阅读为了能够满足自身学习兴趣,知识探究欲望的需要而进行的自我课外知识拓展的一种学习行为,是学生自我学习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所以在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过程当中,教师始终保持自身的引导位置,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自主的进行课外阅读的衔接,从而突出学生在阅读学习当中的主体性。
(二)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教学的核心原则。也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教学当中所选取的阅读内容,要始终注重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学生人格素养、人文修养的培养,同时也要挖掘阅读教材当中所渗透的知识进行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课内外知识阅读的过程当中构建自身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情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二、优化措施分析
(一)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注重日常的积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某一篇文章而喜欢上作者,然后就会找这个作者其他的作品;也会有学生因为某一个故事,而去寻找这个故事的整本书籍去阅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让学生能够在熟读课内文章的基础上,去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和书籍,积累不同的阅读体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式,同时在教学时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此来保护学生的阅读热情,保证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水平。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由于学生现在处于和平年代,感受不到过去那种炮火连天的生活,不容易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也难以理解当时人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新中国建立的不容易,了解开国大典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以此来引起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情感共鸣。又比如,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教师就可以延伸教材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城南旧事》中其他的文章和片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真实想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会做出一定的改动,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鉴赏式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去阅读原著,然后比较二者存在的不同之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基于课堂阵地,突出语文教材为本
虽然我们要提倡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但是学生要想更好地去阅读课外阅读材料和文本就要对于课内阅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阅读技能有一个非常基础的认识。学生的阅读技能如果想得到进步就需要在课内阅读上下功夫,目前小学教材随着新课改的变化都是比较著名的作品,也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很多技巧在课内阅读文本里面呈现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课文文本的阅读技巧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如果学生要想掌握课文中的阅读技巧就必须要理解每一篇课文的中心主旨,明确写作方法,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自己所学的课内阅读教材,为下一步的课外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猫》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来让学生掌握课内阅读材料和阅读技巧: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分别找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和各个段落大意,并对文章进行分析朗读,比如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些形象和哪些特征?通过对每个句子的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阅读技巧。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和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身的看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记录下自己所没有想到的内容,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巧。最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写作和记忆,还要让学生在阅读完毕后通过通读全文来了解作者是怎样生活的,从作者的角度思考理解文章的含义,让学生在充分挖掘文本的同时掌握这些能力,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基础上增加课外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
(三)评价衔接
通过评价是实现课内外阅读得以有效衔接的重要方式方法。通常,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章特别是一些对人物描写的文章大多都是章节和片段,学生在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内容都是不完整,很容易导致学生断章取义,对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要通过评价衔接的方式实现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内容时,该篇文章节选自《三国演义》,文章中大肆渲染了诸葛亮的智慧,但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读《三国志》,由于《三国志》是正史,《三国演义》是小说,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有着一定的差距,通过《三国志》学生才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低评价诸葛亮。
结语
总之,若能将课内精读与课外广泛阅读结合起来,让书架上的图书成为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的研讨交流代替教师讲授,让他们课上学读书,课外爱读书、会读书,那么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一定会走向一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徐冬菊.有效衔接课内外阅读架设心灵的幸福桥梁——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J].新教师,2018(08):34-35.
[2]杨晶.学海无涯“读”做舟——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与整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7(02):55-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0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