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RE引导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丹
[摘 要] 分析阿坝师范学院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对证书的渴望,从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角度出发,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选择2016级会计专业进行实践性研究,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和专业特性,明确考学目标,优化教学大纲,使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教学相辅相成,在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考试过级率,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事实证明该改革实践效果较好,学生过级率高。
[关 键 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大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174-02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应用深入人们生产、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计算机基础成为大学生必须修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同时,计算机等级考试又是一项检验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重要指标的全国性考试,全部高校都在开展。
计算机基础的改革也是一个大家都在讨论的课题,改革的实践也在不断进行。有以问题为导向的,基于慕课的以及混合模式下的改革[1-4]。它们各有特色,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基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也是一个热门的探索方向[5-7]。本次探索和实践就是在计算机基础中,以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为导向,对我校2016级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改革探索。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重要性
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为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是高校公共课程中计算机类的核心课程,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课程。在我校,每年有4000名左右的新生将要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层次多,基础差异大
我校地处民族地区,是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生源情况复杂,层次结构多样。刚入校时,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差异较大;如何评价学生的基础并对学生分类也是个难题。
2.教材更新慢,课时不足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更新慢,教学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学校各类专业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教材内容多,要做到面面俱到,课时量明显不足,教学力不从心。
3.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无学习兴趣
“先讲,后练”的模式让学生总感觉是在完成作业,未能激发学习兴趣,更不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以致用。
4.学生认识片面
学生大多都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往往忽视了公共基础类课程,计算机基础也不例外,只感觉计算机基础与办公室工作有关,而忽略其對学习专业技能的促进。可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运用得都十分广泛,学习计算机基础就是进入计算机时代的一个起点。学习计算机基础,不但能使我们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还能为后期进一步学习其他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提供基础;也能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都借助多媒体进行授课,而不仅仅在计算机类课程中才得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渐渐取代黑板式书写教学。多媒体教学方便教师,还包含大量丰富的专业技能,因此计算机基础不仅是一门学生的必修课,还是学习其他知识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8]
二、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的关系
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相辅相成,考试要点和教学内容密不可分。
(一)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简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开考以来,考试人数逐年递增。为适应社会发展,由最初的纸考加机考,到现在的全部机考;考试大纲不断更新;考试科目也在调整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下,NCRE保持自身特色,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我国99%的高校都申请了NCRE考点,除高校学生外,也有不少社会人士和中小学生参考。可见,该考试规模大,受重视度高,社会认可度也高。
(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知识点剖析
NCRE有四个等级,知识点由易到难,操作技能由简单到复杂。其中,一级的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二级的MS Office高级应用主要包含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作为办公软件的核心,主要涉及文档的操作,其中一级主要考查短文档的编排,二级主要考查较长文档的编排。重点与难点就是页眉页脚的设置、快速样式等,其中邮件合并还需结合表格工具,设置外部链接,还可设置收件人信息实现软件的高效率。
电子表格软件主要考查工作表中对数据的操作。其中单元格的引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比如单元格的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if函数的嵌套使用等。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内容相对较少,考查演示文稿的设计包括主题、动画、切换以及插入文本、图片、视频、音频、艺术字等,并对其进行编辑。其中链接操作、动画等交互设计较难,要想达到更好的设计和动画效果,还需专研。 (三)NCRE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关系
由上可见,NCRE考试主要是考查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操作要求较高,考核目标明确。而计算机基础虽然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但同样也要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考核内容也高度相似。
因NCRE考试目标明确,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导向有规划地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具体来看:(1)NCRE考试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有积极主动的作用;(2)NCRE考试平台案例丰富,知识点清晰,可充分利用,以促进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明确,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资料;(3)NCRE考试已开展很多年,考试软件运行稳定,对学生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实际操作平台。无纸化考试平台也为教师和学生本人对考试数据分析提供了依据,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以便更好地反馈教学[9]。
三、計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2016级会计专业班,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结合专业特点,实施了NCRE引导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一)以NCRE考试为纲,调整计算机基础教学
1.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更新速度较慢,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NCRE考试反而给教师授课提供一定的支持,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引入考试考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点的实用性和操作技能的锻炼。同时注重细节知识点的讲解和要点的拓展。如在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函数时,多运用实例,引入会计专业相关函数,让学生切身体会其实用性、先进性和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重点分析典型考题,让学生感受学习对考试的帮助[10]。
2.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次课用考试系统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根据测试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有更高的要求。运用“边学边练边考,再学再练再考”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学习每个章节。鼓励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提问,推进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然后逐步提高,并顺利通过考试。
(二)以NCRE考试为靶,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体会知识的可用性,如学习文字处理软件能够编辑文档,做漂亮的简历;学习电子表格软件,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学习演示文稿软件,能够制作精美的课件等。同时还能通过NCRE考试,让学生获得教育部考试中心、学校各部门以及用人单位认可的证书,学生是非常欢迎的。
(三)以NCRE考试为镜,提升教学水平
NCRE考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能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促进教师的学习,从侧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考试结果中检验教学效果,还可用该软件对自身进行测试,从而熟悉重难点,提升知识水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结论
NCRE考试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只要善于利用,就能获得丰硕的成果。该实践持续一学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NCRE考试中,报考率达到50%,超过学校12%,过级率达到45%。为此,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结合实际情况和授课对象,探索合适的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在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中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天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4):168,172.
[2]周仁娟,吴春梅.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4):176-177.
[3]王怀超,李海丰,李俊生.慕课支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践及思考简[J].计算机时代,2019(4):85-88.
[4]陈功江,周天宏,沈洁,等.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261-264.
[5]赵天捷.试论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J].科技风,2018(25):58.
[6]高淑香.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J]. 中国新通信,2018,20(18):195-197.
[7]邱斌,敬超,陈文鹏,等.基于等级考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8(33):91-92.
[8]洪新军.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7):184-185.
[9]王政峰.大学计算机基础无纸化考试与知识点定量分析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2):139.
[10]解皓.基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139-140.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5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