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响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退款还林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将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耕地依据一定的计划停止耕种,依据适地适树原则,进行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的完成退耕造林工作,下面,针对影响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文中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具体工作的开展,以及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所帮助。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环境;返耕;经济效益
从目前我国退耕还林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该项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不仅要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还要起到缓解贫困的作用。进行退耕还林时,要保证农户的经济收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农户返耕,以免经过改善的生态环境再一次遭受破坏。
一、 退耕还林需要遵循的原则
我国在进行退耕还林时应当坚持遵循如下原则:
1.做好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同时,要提高对退耕还林实效性的重视,确保退耕还林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2.采取政策引导和农民资源两者方式相接的方式进行,应当坚持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受收益的准则,避免在收益上出现纠纷,同时,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农民退耕造林的热情。
3.严格遵循自然规律,要坚实因地制宜,退耕造林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因地制宜,做好相应的治理工作,从而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4.逐渐提高退耕造林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在退耕造林中获取到相应的收益。
二、可持续收入是影响农户返耕决策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我国许多地区受经济和自然条件因素影响,耕地成为这西地区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在这些地区如果进行退耕还林,农户则无法通过其它途径获取稳定的收益,这将会导致农户的生活水平降低,一些农户可能会为了维持生机进行返耕,这也就导致退耕还林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不仅无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之前做的努力也就成为无用功,费时费力。
从我国退耕还林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农户的收益与返耕决策有着紧密联系,同时,返耕决策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户对风险和利益的认识,以及对未来情况的具体预期。在具体问题分析期间,假设在没有外力的影响下,可以维持生计是农户不进行返耕决策的“底线”。“底线”的实际含义就是在农户的生计能够得以维护的时候,其可能会返耕,也可能补返耕,而如果人们的生计无法得以维持,则势必会发生返耕。
能否维持生计主要取决于农户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可持续收入能力。可持续收入能力指的是用户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下,利用各种合理途径获取稳定收入的能力。我国一些贫困地区,在退耕还林前,农户入的收益就较低,都在贫困线左右,甚至低于贫困线,持续收入能力很弱,若退耕还林导致农户在具体生活中的持续收入能力进一笔变弱,当补助停止后,这一步农民无法维持生机,这势必会到造成返耕情况的发生。
三、影响退耕还林可持续收入的关键因素
1.恶劣自然环境的限制。农户获取可持续收入的主要途径就是土地。在特定自然環境下,不同土地的用途会存在一定差别,其体现出来的生产力的水平也存在差别。退耕还林使部分农户的收益途径发生了转变,由原本的农业种植转变为林业,而进行退耕还林作业是,新增的林以生态林为主要,生态林带来的经济收益很小,并且其带来的经济收益十分不稳定,可见,退耕还林给变了土地的用途,这也就对农户的实际收益水平和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
通过我国多数退耕还林区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在这些区域退耕地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大,因此,退耕地生产力高,同时,剩余耕地产出较低的农户发生返耕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耕地收入占该区域人们的总体收入的比例越高,退耕还林对于这部分人们经济收益造成的冲击也就越大;退耕地生产力越高,农户退耕地的平均损失就越大,剩余耕地能够为农户带来的经济收益就越低,这也就表明,对剩余耕地进行利用,维持农户生计难度就越大。
2.经济条件落后。我国基础经济条件差的区域的一项重要特点就是基础设施落后严重,产业结构单一,在这些区域内,就业机会少,多个方面都限制了农户在进行退耕还林后,在短期和长期内收益水平的提升。
第一,农村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落后,这会对农户经济收益的提升造成较为严重的约束。例如,农村地区落后的交通、水利、农田等各项设施无法得到改善,这势必会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方面会对于农村农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不良因影响,这将会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民的经济收益的提高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这也会对农户外出务工,这会对非农业收入的增强造成一定限制。
第二,退耕还林会使农户的收入结构快速发展变化,而对于农村来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快速完成,这也就导致农户无法在短期内具有稳定收入,难以维护和提高农户的可持续收入。
第三,对于我国贫困区域来说,在本地的就业的机会十分有限,多数农村区域的过剩劳动力都像沿海城市和大城市转移。而从我国贫困区域的劳动力转移情况来看,目前仍然以自己寻找、朋友介绍为主,政府组织所占比例较少,这导致劳动力转移受阻,从而会提高返耕的发生几率。
四、 结语
1.退耕还林区域农户返耕决策与收入有着紧密关系,并且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在没有外力因素的影响的情况下,国家停止相应的补助后,可以维持农户生计是农户不做出返耕的决策的底线,当人们的升级无法得到维持时,势必会发生返耕。
2.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都会退耕还林区域农户能够获取到可持续收入造成直接影响,两者对于可持续收入的影响呈相互弥补状态。
3.我国多数退耕还林区域的土地的具体应用发生了变化,这导致农户的可持续收益能难以恢复,当补助停止时,生活在退耕还林区域的农户可持续生计将会受到影响,这将会引起返耕问题。
可见,为了避免返耕情况的发生,在退耕还林作业期间,政府部门应当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环境,提高退耕还林贫困区域与外地的交流。同时,应当将信贷措施与退耕还林进行适当结合,给退耕用户一定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对农场业结构的适当调整,提高对农户知识的培养,提高其通过非农业方式获取可持续收益的能力。
第二,改进退耕还林政策的具体执行方式,适当延长补助时间,从而给耕用户足够长的缓冲时间,使其具有足够的时间提高自己维持生机的能力,减少返耕情况发生。
第三,针对退耕还林制定一套配套政策,特别针对农村劳动力过剩情况,应当制定一套合理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体系,从而将农村的过剩劳动力向需要靠劳动力的城市合理转移,这使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得到了缓解,提高了农户的整体经济收益,有效避免了返耕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韦惠兰,白雪.退耕还林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表现与机制[J].生态经济,2019,35(09):121-127.
[2]史恒通,王铮钰,阎亮.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03):42-49.
[3]皮泓漪,张萌雪,夏建新.基于农户受偿意愿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34(10):903-909.
[4]杨娜,李桦,孙熠.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5):27-33.
[5]张兴,张炜,赵敏娟.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激励有效性——基于异质性农户视角[J].林业经济问题,2017,37(01):31-36+102.
作者简介:梁月华(1968-06-)女,汉族,贵州贵定人,大专,中级,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1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