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发展迅速,西方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入,社会开始普遍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学生个人因素影响形成各种问题。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一些学生会由于城市与农村社会发展不均衡形成的落差,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对于城乡结合部学校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是基于学生发展学习的要求,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因
   学校是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的重要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小学生如果心理出现异常的话,大多呈现心里郁闷、态度冷漠、难以控制情绪、破坏班级秩序等行为。因此,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判断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
   一、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1.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城乡结合部学校由于位置问题,处于城市边缘或者农村边缘。教学资源匮乏,农村学生较多。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上明显比城市中小学要差一些。教师在课程学习的资源范围、时效性方面的教育明显不如城市学校,更不用说心理教育的投入,一些城乡结合学校甚至还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因此,中小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接触到相关知识而不会抒发心中的郁闷,找不到解放压力的途径。也正因如此,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产生心理问题。
   2.父母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不了解
   城乡结合部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难以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特点,造成亲子关系不和睦,认为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病,讳疾忌医,棍棒式教育,造成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持续走低。由于学生心理在小学阶段会发生转变,外界影响力上升。学生对独立自主产生渴望,然而父母的观念认识有限,以哄、骂的方式对待,导致小学生刚刚萌发的、希望独立、受到尊重的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隔阂也就由此出现。因此,学生与父母之间交流变少,存在难以纾解的隔阂。
   3.学生个人心理压力难以纾解
   中小学生在该年龄阶段,尤其是中学生,对于外界因素的影响非常敏感。一般升学压力较大,由于受学校教学环境的影响,一些学习中等偏差的学生会觉得教师根本不注意自己,教师只会看重学习好的学生,同龄人在模拟考中的差距逐渐增大,社会观念中对资本的推崇,都会让学生产生落差感。在城乡结合部学校中不乏有自尊的学生,这种落差感、挫败感不断冲击学生,造成个人心理抑郁,甚至不愿意与他人倾诉,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问题。
   二、解决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加大心理教育资源的投入
   为了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基于学生年龄、心理发育特点,来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投入。可以实施线上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后让学生在网络上自行学习打卡,线上平台的心理健康课程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年龄段、性别、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引导对策,所以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指导,促进中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要针对那些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及时地对小学生的烦恼进行排解,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以此来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2.引导家长形成科学教育观念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家庭环境民主、开放,促进家长与学生沟通机制畅通。统一教育观念,不可在教育时存在分歧。其次,家长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提升自身心理素质,控制住自己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尽可能采取理智的教育方法,防止出现冲动的、罔顾后果的做法。对于学生发展是需要尊重和理解的,肯定学生的存在价值,改变自己传统的亲子观念,帮助其形成健全人格,全面开发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使之成长为一个健全人,一个可以适应社会竞争的人,家长必须意识到压迫、强制孩子向某方向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为了开导学生,避免被外界各种因素所影响,城乡结合部学校应该多多展开课外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促进学生对校园产生认同感、结交朋友、敞开心扉说出烦恼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潜在课程,能够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还可以加入师生互动、亲子互动环节,潜移默化地拉近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距离,通过各种活动实现亲情、师生情的交融。例如:周末开设校园文化节,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课堂,打扫校园卫生,展览自己的绘画、诗歌作品。校园草莓文化节,组织学生家长与学生共同摘草莓,找出父母最喜欢的音乐等,促进学生与外界交流。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基于现实角度认为主要有三种原因:学校教育环境的原因、父母教育方式的原因、学生产生个人心理压力的原因。本文针对这三种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能够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辉,张涛,崔军,等.宁波市城乡结合部5所中小学学生伤害相关行为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2):49-50.
   [2]王玉.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研究[J].林区教学,2017(7):114-115.
   [3]李锋盈,杨伟明.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5):38-41.
   注:本文系2019年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課题立项号[2019]PLG200)的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 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0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