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前置性作业,又被称为前置性学习,它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在学生学习新课之前,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浅谈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时的三个策略:因“则”而行,因“课”而异,因“材”而教,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是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倡的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前置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实则就是提前布置作业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在这里,需要分清前置作业和课前预习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课前预习以学生自学教材内容为主,其目的主要是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而前置性作业对学生提出了更具体、更深层的要求,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如何合理设计前置性作业就成了“以生为本”的重要一环。
  一、因“则”而行
  (一)“预习”性
  正如前文提及的“前置性作业”不等同于课前预习,其要求比课前预习更高。课前预习内容一般局限于課本内容,教师的指向性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开展。究其原因,学生的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大多学生是雾里看花,不得要领。所以前置性学习应该具备可预习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先做后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理解,从而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带有明确目的性的看书、解题,思索“我的发现”“我的收获”,学生自然而然会去思考要学习的新知是什么、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预习成果,这样学生有备而来,也必将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
  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前置学习内容:
  1. 自学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吗?
  (二)针对性
  这里针对的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常传统课堂在新授课前教师会安排“旧知回顾”,通过简单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以便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笔者看来,前置性作业应该区别于复习铺垫,复习的知识都是学生学习过的,因此前置性作业的内容设计应该直指新课的重难点。
  如《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前置作业设计:
  1. 什么是正比例关系?举例说明。(重点)
  2. 汽车的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行驶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了的页数和没看的页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难点)
  (三)简约性
  简约指的是前置性作业要简单而精练。简约是前置性作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设计作业时,题目相对简单,问题精炼简洁。
  简单是相对学生知识的起点来说,在尊重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前置性作业。精炼是对教师设计提出的要求,前置性作业不需要太复杂、太深层,也不需要题量过多,只要紧扣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以便在教学中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探讨。
  比如《倒数的认识》一课中:
  1. 什么是倒数?举例说一说。
  2. 观察这些倒数有什么规律?怎么求倒数?
  (四)开放性
  开放性是新课标“以生为本”提倡的一项基本原则。那么前置性作业自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里的开放,也可以认为是答案的多样化,也可以是方法的多样化。
  二、因“课”而异
  数学课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以及复习课。对于不同的课型应给予不同的前置性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新授课前置性作业设计
  对于概念性比较强的新授课,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摘录相关的知识点,举例子说明。如《倒数的认识》前置性作业如下:
  对于侧重探究性的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特点。如《四边形的认识》中:
  请根据学具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找找他们的特点,再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异同点。
  (二)练习课前置性作业设计
  练习课是通过练习的方式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方法技能的有效形式。那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设计难度适中的习题,值得关注的是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学生课前独立完成,课堂上组织有效的交流讨论,这样才能发挥练习课前置性作业的最大作用。
  (三)复习课前置性作业设计
  数学每个单元都会以整理与复习节作为结尾,这是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旨在以此促进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提升,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最好让学生能举例说明,这是学生对知识的基本理解,如果学生能正确举例,就能基本掌握这个知识点。以《圆的认识》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前置性作业:
  三、因“材”而教
  这里的“材”指的是不同学段的学生。我们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不同的。他们在感知事物、维持注意力、思维方式都存在巨大的差别。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也要区别对待。
  (一)低段(1-2年级)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该阶段应该侧重于对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针对低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作业量不宜过多,可选择某一方面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务必明确题目的要求,使学生能自主完成。
  如:教授“一位数的分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学具分一分,并把能想到的填法记下来。课堂上,让学生来分享自己的成果,有备而来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也都踊跃回答问题。
  (二)中段(3-4年级)   该阶段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学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的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教师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可以相对地提高要求。比如可以提高操作要求、增加思考性……当然,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注意设置的问题要明确,不要过于开放。
  例如:三年级上册《分数的认识》前置性作业改进:
  初始方案: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12]的意义。学生能说出大致意思,但是不太准确。
  修改方案:你用上把    平均分成   ,取其中的   份,就是   。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12]。
  (三)高段(5-6年级)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段的学生逻辑思维逐步趋于成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前置性作业可以覆盖的范围更广甚至是有所拓展。但是,要注意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必须要做好恰当的引导。
  以《圆的周长》一课为例,在进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时,可以如表所示:
  当然,即使是处于同一阶段的学生也存在着差异性。知识、经验、学习能力的不同,也会影响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所以,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教师必须对本班学生的知识储备、探究、操作等各方面都了如指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前置性作业。
  综上所述,设计合理的前置性作业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应燕舞.浅析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新校园:学习,2012(03).
  [2]赵丽.浅谈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設计[J].教育教学研究,2015(18).
  [3]成功.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05).
  [4]永梅.多元化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J].青年时代,2016(08).
  [5]韩帅.浅谈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与研究[J].中华少年,2016(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4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