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综合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及体育产业双重背景下,一批具有现代化功能的高校体育场馆投入使用。加强和创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对于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民健身计划落实、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式,浅析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及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并探索出“两级分类管理”“品牌效益管理”“标准化管理”等创新型场馆管理模式,旨在为提高高校场馆管理水平、提升高校场馆综合效益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场馆  管理模式  一流场馆  规范
  中图分类号:G8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a)-0253-02
  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快速高质量发展,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显著提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推动下,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经费的不断投入,高校体育学科以及体育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批现代化功能齐全的高校体育场馆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方面完善了高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配套,另一方面也为营造良好的高校文体氛围提供保障。鉴于高校体育场馆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好坏、全民健身计划落实以及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等[1],因此,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场馆综合管理模式,对实现场馆专业、高效、集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行现状
  (1)高校体育场馆规模呈高速发展态势。根据第四、五、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全国高等院校体育场馆总数分别约1.27万个、2.87万个、4.97万个。相比较于前一次普查结果,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高等院校体育场馆数量净增分别约1.6万个、2.1万个,增长率分别高达125.9%、73.2%[2,3]。通过数据分析,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以及“体育强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体育发展,重视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在大学城或新校区建设时,场馆呈现起点高、投资多、空间大、功能全等特点,大量的高校体育场馆投入使用,无疑对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高校体育场馆功能定位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科研、训练以及竞赛集会等学校重大活动的正常开展是高校体育场馆首要功能定位,是开展其他各类活动的前提条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作为全国体育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不仅仅限于校内,还应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国家也鼓励高校在保证教学训练需要及校园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借鉴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适当有偿收费的形式,有序向社会单位及群体开放,继而缓解社会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同场地资源相对紧张之间的矛盾。
  (3)高校体育场馆向专业化集中管理方向发展已成趋势。目前,我国高校场馆管理运行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由体育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二是校内成立专门部门负责管理;三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管理。3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但无论哪种模式,从场馆管理角度而言,随着场馆数量的日益增加,提升场馆服务和保障水平明显迫切,这就要求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既要掌握场馆管理的专业知识,做好设备设施维护、安保、保洁等工作;又要把握体育运动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训练任务;还得兼顾市场运行规律,最大限度挖掘综合效益。因此,单一满足教学训练的场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场馆管理的要求,而专业化集中管理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必然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2  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综合管理模式探析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场馆是由体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兼职进行管理,因缺乏系统专业的管理培训以及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导致管理方式相对简单粗犷,致使场地资源整合、设备设施改造升级、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跟不上场馆实际使用需求,场馆运行处于相对混乱无序状态。近些年来,在高校成立专门场馆管理部门成为普遍现象,鉴于不同的校情,有的学校场馆管理部门为独立二级单位,有的则挂靠学校党政办公室、体育部(系)、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等,但无论机构如何设置,成立专门场馆管理部门的思路是对创新场馆管理模式的一次有利探索,为场馆专业化管理奠定基础。以南京理工大学场馆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例,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以“聚焦服务、聚力管理,创建一流场馆”为工作目标的特色场馆管理模式。
  2.1 “两级分类”管理模式
  场馆管理中心是学校场馆管理的职能部门,挂靠学校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其成立初衷就是统筹负责体育中心、游泳馆、学术交流中心、科技会堂、艺文馆多功能厅等公共场馆的教学保障、师生服务、对外开放及运行管理工作。场馆体量大、分布散的特点,使得场馆管理的难度增加。因此,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中心在借鉴国内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校情,提出了“两级分类”管理的模式。“两级管理”,即充分发挥学校部门统筹管理和社会物业专業服务作用,在工作分配方面,学校部门则更偏重于场馆整体管理,从制度规范顶层设计着手,围绕安全,做好教学训练管理、开放运行管理、重大活动保障等工作,社会物业则在学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具体负责场馆安全保卫、环境卫生、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等工作;“分类管理”,即按照场馆功能的不同,分为体育中心、会议报告类、文化演出类3类,并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的活动类型,发挥专业优势,实现精准对接、服务和保障。“两级分类”管理模式的应用,让职责更加清晰、让分工更加明确,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团队配合工作的模式,实现了专业工作由专业团队负责,在“创建一流场馆”工作目标的牵引下,聚焦服务、聚力管理,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关系。   2.2 “品牌效益”管理模式
  “品牌效益”管理模式,就是在建立“服务型场馆”的基础上,围绕“学校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维度,综合评估场馆运行绩效,从而合理制定场馆运行策略。作为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之一,高校体育场馆的展现度及其品牌效应显得尤为重要,重点在于师生满意度、社会认可度,要兼顾校内和校外之间的使用平衡。在学校效益层面,实行场地精细化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和师生联系,以学期为单位,制定详细的场地教学、训练以及重大活动的使用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统筹协调场地资源,有序推进场馆开放使用、社会服务等其他各项工作。在社会效益层面,挖掘并拓展场馆功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次、大规模、广影响的文体活动,并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报道等宣传渠道,打造具有特色的场馆品牌,塑造学校良好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在经济效益层面,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費以政府、学校拨款为主,但还不足以支撑场馆整体运行,从提高场馆运行效益、减轻学校财政负担的角度出发,在保障校内使用的前提下,可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空闲时段实行有偿服务,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机制,一定程度上达到“以馆补馆”的目的。
  2.3 “标准化工作”管理模式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建立高校体育场馆标准化工作流程及质量服务体系,对于规范场馆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场馆所承担的大量的教学训练及活动任务,离不开全方位场馆运行保障。场馆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包括了安全秩序管理、工程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具体来说,在安全秩序管理方面,突出安全第一性,重点加强有关消防、设备设施运行、重大活动等安全管理工作,并针对其工作内容及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比如消防巡检规范、设备设施巡检规范、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规范等;在工程设备管理方面,制定配电、给排水、中央空调、灯关、音响、LED等重点设备设施的操作流程、检查规范、维保要求;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实施“厕所革命”,细化卫生标准,根据不同区域,针对性地制定保洁工作规范;作为一个庞大的运行系统,场馆随时可能发生诸如火灾、漏水渗水、停电、刑事治安、电梯故障等突发事件,应事先制定并尽力完善相应的处理流程及安全预案;除此之外,亦不能忽视如教学训练管理、开放管理、布展及施工管理、值班及交接班管理、进出人员及物品管理等其他场馆日常管理工作规范的制定。
  3  结语
  近年来,高校体育场馆不仅是在场馆规模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而且在其功能定位方面也凸显多元化,形成了以校内服务为主、社会服务为辅的功能需求。随着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方式的变化,以往偏行政型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新时代场馆管理的需求,这就要求转变场馆管理思路。本文所阐述的“两级分类管理”“品牌效益管理”以及“标准化工作管理”,既是一次对建立服务型场馆的有益探索,也是一次对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具体实践。实践证明,在场馆专业化管理的支持下,场馆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趋于规范,极大提升场馆运行效率。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场馆专业、高效、集约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探索符合本校特点的场馆管理模式,不断拓展场馆服务和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 霍建新,李芾.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179-181.
  [2] 范莹莹.高校场馆创新型管理模式探索——以肇庆学院场馆管理中心为例[J].高教论坛,2014(10):88-90.
  [3] 佚名.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有关数据[J].体育文史,1997(4):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