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德育的根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德育传统与德育内涵,其中蕴含的知识和价值观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指导的重要素材。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够让小学生认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丰富小学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德育素质。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0-0050-02
  引 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值得深层次挖掘和利用的思想智慧结晶,为德育的推进落实提供了根本保障,也推动了小学德育的完善化发展[1]。在促进德育实施过程中,应把根本立足点放在优秀传统文化上,主动从中汲取营养智慧,增强学生道德素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这样,学生自小就可以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不断提高德育素质,也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习得更多的文化传统,为自身全面成长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2]。
  一、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要促进学生民族觉醒,培育民族精神和德育素质,必须从小抓起,根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便让学生从中吸收精髓,收获智慧结晶。为了践行立德树人、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以德育为先、抓好德育成为当前各学校教育教学都必须坚持的准则。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这也是目前小学德育至关重要的目标。其原因在于,小学生已然形成对幸福、责任、良心等诸多德育概念的认知,这些也是学生独立人生观与价值观得以形成的根基。如果教师没有抓好小学这一黄金阶段,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导,这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成长中完成“三观”的塑造是非常困难的。教师要认识到只有抓好小学这一黄金时期,并指导学生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才能够让学生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要素内化成自身的正确道德思想,外化于正确的道德行为,从而完善德育素质。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社会发展变化速度明显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应及时进行知识创新与价值观的转换,以应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思想与道德素质偏差问题。开展小学德育并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在帮助学生累积多种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指导,推动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并让学生主动承担起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二、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增加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比重
  中华文化拥有深厚的底蕴,值得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利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还包含着诸多优秀思想,如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爱国爱家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优秀品德教育的宝贵素材,也可以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下提升自觉性,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从文化视角进行分析,中华民族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和发展,就要始终拥有寻根意识,善于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找到发展之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精神财富,只有利用教育教导的方法,才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扬[3]。从这一角度分析,要保证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就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升其在德育中所占的比重,为学生补充欠缺的优秀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理性认知与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将文化和道德教育融合起来,让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改革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创新德育方法
  传统的德育方法以教师灌输和说教为主,这样的教育策略不仅会影响到德育目标的达成,还会给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带来巨大的阻碍。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长久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给今后的教育教学带来阻碍。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和德育策略,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轻松接受其中的要点知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文言文,但如果直接把文言文照抄照搬到德育教学中,是无法让学生顺利理解、接纳的,因此,教师要对抽象晦涩的语言进行加工处理,变成形象生动和通俗易懂的学习内容。比如,用图画、故事、动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展现,使学生能够对照这些综合要素,习得其中渗透的优秀道德思想,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道德素质[4]。教师运用的教育语言要生动幽默、富有吸引力,这不仅便于对学生的指导,还有助于给学生提供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3.组织多种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
  小学德育工作的落实,不是只凭借说教方式就能够达成目标的,且说教方式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德育要求,也不能将德育要求落到实际行动中。对此,教师在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接受度。实践活动在熏陶与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主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积极意义,能够成为德育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实际需求,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抓住机遇,渗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比如,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诵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让学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入经典阅读的美妙世界;组织以爱国为主题的合唱竞赛、以尊老爱幼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和德育思想的熏陶。
  结 语
  小学担当着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要充分认识到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5]。同时,还要积极在小学德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入和渗透,以便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小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基础与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在这一阶段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会让学生一生受益。而且,在德育工作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习得其中渗透的德育知识和德育精神,给学生的长足进步提供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崔振彬.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05):88-89.
  李宁,刘晓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與小学德育相结合[J].教书育人,2018(06):11-12.
  郝荣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发现,2017(9X):87.
  王海娟.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42-43.
  张学明.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60-61.
  作者简介:黄杜英(1971.10—),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德育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8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