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一定的角度来说,语文这一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其他学科的学习离不开语文基础汉字词的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运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教学的重点,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3-0092-02
【本文著录格式】郭小琴.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03):92-93.
孩子就像含苞的花朵,充满朝气和活力,教师自古就有园丁的美誉,园丁运用书本中无限的知识和智慧,辛勤地浇灌,使这些花朵茁壮成长,最终娇艳盛放,这就是园丁的意义所在。培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尝试新技术,对花苞进行剪枝、松土、施肥,使之正直、健康地成长,这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在故事中提出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时可以采取讲解和穿插提问的方式,在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文章的选取上一定要生动有趣,不能平淡无味,问题的设定上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在最后一个问题的设定上,要结合文章表达出来的道理设定启发式的题目。
下面就以《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一篇文章。故事是这样的: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一天老马让小马帮自己把半袋子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高高兴兴答应了。只是在去磨坊的路上有一条小河,小马不知道河的深浅,所以有些不敢过。小马望了望四周,看到一头老牛在吃草,就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水深吗?”老牛说“很浅,刚过小腿,可以过去”,听了牛伯伯的话,小马就准备过河,这时一只松鼠赶紧跑过来,拦着小马,说“别过河,别过河,这河太深了,我的一个朋友前几天就掉河里淹死了”。小马听后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回家问妈妈,妈妈告诉小马,“不要光听别人说什么,要自己多动脑筋,去尝试一下就知道水的深浅了。”于是小马就回到河边,小心翼翼蹚了过去,原来这河水既不像老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
教师在给学生讲这个故事时,可以问学生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老马交给了小马一个什么任务?第二,小马在过河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小马遇到了谁,它们给了小马什么样的建议?第四,小马最后过河了吗?最后,通过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一下,我们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解决?就这样通过层层问题的设定,让学生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清晰的理解,最终得出生活结论。通过提问的深入,推进课文内容的深入,开发了学生的学习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对生活的理解,进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二、通过美文赏析,增加学生的阅读鉴赏力
既然是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鉴赏力,那么就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充满美感的文章来进行讲解,通过教师对事物的特点渲染,让学生产生共情,能够与教师一样感同深受,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感悟。
下面我们就以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说一下如何通过修辞的方式,突出对文章的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朱自清因为心里不宁静,无暇睡眠,因此夜游荷塘,通过对月色下荷花、荷叶的各种描绘,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月色下荷塘里各种景物的和谐美感,另一方面作者借着对荷塘景色的情感发泄,进一步表达了自己一种不满现实彷徨苦闷和对光明无限向往的内心。作者对荷塘景物的描写,先后运用了拟人、比喻、通感的手法,按从上到下的描述顺序,先写荷叶,出水很高,像舞女的裙子,一下就让人联想到了一个美丽女子穿着芭蕾舞鞋,踮起脚尖在翩然起舞的样子;再到温婉高洁的白色莲花,流露着各种各样的姿态,像明珠晶莹剔透、像星星璀璨闪耀,又像刚出浴的美人婀娜多姿、俏丽清新,其间又运用了通感让人感受到荷香萦绕其中;最后写了叶子间的情态,密密的挨着宛如凝碧的波痕,别有一番风致。
作者是通过一些巧妙的手法来借物抒情,表达中心,首先,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巧妙地融入到景物之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其次,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式,把荷塘的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最后,用虚实相间的写法,用作者对事物的想象和眼前的真实事物相结合,写出了文章的神韵。通过对这种美文的分析和鉴赏,让学生懂得更多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升华感情,产生心灵共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对文章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俗语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一篇文章既可以平铺直叙直接讲述出来,也可以加入相应的修辞手法,例如运用比喻的手法能让文章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手法让文章显得俏皮可爱,有生气。两者比较起来前者平淡无奇,读起来让人感觉索然无味,后者赋予文章一种生机和活力,给人以美感。当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篇文章,进行阅读理解时,就可以通过这种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去理解,什么样的文章才是一篇好文章,教会学生如何去鉴赏一篇文章,进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下面我们就以冬天雪的场景进行描写,做一番比较,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描写下雪的场景时,平淡的写法就是:天阴了下来,大地也顿时暗淡了,憋了一天的雪花终于落下来了,大大小小的雪片在天地间飘下,触到脸上有一丝清凉,断断续续下了一夜,雪后只见到处是白色,地上、房顶、树枝上积了厚厚一层。通过这样简简单单的陈述,给了一个阴天下雪和雪后的场景,你可以看到和想到雪的样子,但是勾不起学生任何的想象。如果同样的叙事加入一些好詞好句来修饰,那结果就是另一番景象,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段的表达:傍晚时分,夹杂着微弱的小风,那洁白如玉的雪花终于洋洋洒洒飘落了下来,在天地间只见白茫茫的一片,这些雪花美丽如蝴蝶,似舞如醉;轻盈如蒲公英,似飘如飞;洁白如莲花,高洁晶莹。这些雪花犹如调皮的落英,一会落在树枝上,一会飘在行人的脸上,一会飞入人们的眼睛里,带着调皮,带着嘲弄,亦带着冲出牢笼般的欣喜。雪花似带有情绪般,时而像海水一般汹涌,好似要淹没一切,时而似柔弱无骨一般,躲躲闪闪、藏头露尾。雪后的大地,到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同样是写雪景,后面的文字,很容易就让学生感知了它的生动趣味,增加了对雪花飘落的无限想象,给人以美感,不但让学生认识了雪,更看到了它不同的形态,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操。
无论课文再生涩难懂,只要多读、多看,时间久了,自然能够领会其中的意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领会书中知识的精华,慢慢地积累好词好句,时间久了,理解能力自然就提上来了,有了先人智慧的引导,人的整个气质也就不一样了,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多读多看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基础最有效的途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语文,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培养,主要是从创设不同的情境、课堂的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7(26).
[2]王丽娟.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创新能力[J].吉林教育,2017(10).
[3]潘雪梅.浅谈主题阅读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的机会[J].读书文摘,201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