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如今,“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界的热词,上至教育界的专家下到所有一线各科老师。尽管2011版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对初中板块的语文“核心素养”给予明确的界定,但从高中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及“素养”一词的含义均可判断得出,语文知识和能力一定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而宁夏南部山区初中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之薄弱是有目共睹的,本文在使用统编教材的背景下,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宁夏南部山区初中学生语文素养路径地探索。即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以单元说明、课前预习课后拓展题、课后知识补白为切入口,切实落实统编教材里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语文要素”,从而提升宁夏南部山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与语文要素;知识能力与语文素养;宁夏南部山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3-0067-02
  【本文著录格式】祁慧鸿.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J].课外语文,2020,19(03):67-68.
  现如今,“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界的热词,上至教育界的专家下到所有一线各科老师。尽管2011版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对初中板块的语文“核心素养”给予明确的界定,但从高中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及“素养”一词的含义均可判断得出,语文知识和能力一定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没有语文知识和能力支撑的语文素养,一定是不堪一击的表面风光、实质沧桑的空壳儿。
  宁夏南部山区初中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之薄弱是有目共睹的(历年中考试题得分情况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本文在使用统编教材的背景下,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宁夏南部山区初中学生語文素养路径进行探索。
  截至目前,统编教材已经施行近3年,其几大亮点不必赘述。本部分重点论述统编教材的组元问题。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教材编排上首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结合的方法,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与以前的教材相比,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上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语文知识教学体系,力图落实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其目的就是矫正语文课堂不敢讲语文知识的弊病。正如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所说:“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甚至被拆解了,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
  尽管和过去的教材相比,部编教材增加了“语文要素”,但这条线索毕竟是隐性的。因此,我们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把准体现“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脉,开好落实统编教材里的“语文要素”方子,提高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效率,从而彻底治愈宁夏南部山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低下之症。
  一、认真解读“单元说明”,从“单元说明”中提炼出本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点
  使用过部编教材的老师应该知道,部编教材的单元说明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段体现“人文主题”,说明本单元学习内容,第二部分即第二段射影“语文要素”,说明本单元学习要求及方法。或者这么说,第一段从“人文主题”界定单元内容,第二段从“语文要素”上体现学习方法。以七上第一单元的单元说明为例,第一单元的单元说明是: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第一部分内容告诉我们本单元所选课文是表现四时美景的,第二部分强调本单元知识和能力训练要素,用了一些动宾短语,“重视朗读”“想象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解读这些短语,我们就可以明确第一单元要训练朗读能力,把握重音和停连,同时训练揣摩品味语言的能力,体会比喻和拟人的作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七上《教师教学用书》确定的单元目标是: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上述三个目标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每一课的特点和它在该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分解到该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去。每一课应该有所不同有所侧重。而且,每一课的训练重点应前后有关联,翻来覆去加强巩固,一步步推进。在具体授课中我们要根据每一课的特点及其在该单元中的地位把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点细化到该课的学习目标中,这样才能保证每一节课有“干货”给学生,长此以往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如何制定符合每一课课程特点的知识能力训练点,切入口在哪里?
  二、研究每一课课前“预习”和课后的思考拓展题目,从中细化并落实每一课的语文知识能力训练点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拓展题,与本单元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重点的有机结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落实单元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纵观七年级上册的单元训练点,我们不难发现,七上只要两大训练点,即朗读和默读。前两个单元围绕“朗读”选择篇目,后四个单元则围绕“默读”组织篇目。在“朗读”和“默读”两大训练点指引下,各单元的训练点是不尽相同的,由易到难。比如同为“朗读”,第一单元重在从重音和停连即语言的外在形式上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第二单元则从把握感情基调,从语气、节奏等内在情感上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单元之间的训练难度螺旋上升。同样的,后四个单元在“默读”总训练点下亦有差异,其难度亦螺旋上升。第三单元是“学习默读,保证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贯通全文”,第四单元是“在默读中圈点勾画,厘清作者思路”,第五单元是“继续学习默读,在把握段落大意、厘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中心思想”,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快速阅读,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三、抓住课后“补白”,根据课文特点适时地有针对性地介绍词汇、语法、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夯实语文基础知识
  知识补白并不是统编教材的专利(之前的人教版实验版教材里也有知识补白)。细心的同人会发现,这些知识补白不是随意的,也不是无序的,它们的出现按由易到难的次序,且恰到好处填补了该课文刚好需要学生了解或者掌握的语文知识。比如《春》补白的是关于“比喻”的修辞知识,《济南的冬天》是“比拟”知识,《短文两篇》(《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补白的恰好是“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这是恰好吗?是编者匠心独运。
  三篇现代文,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它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单元训练目标,训练的重点要同中有异,既反复强化巩固又螺旋上升,既要体现同为讲读课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又要体现精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就要求老师在制定每一课的训练点之前最少通读该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单元说明,每一课预习、课文、课后习题和知识补白,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编者意图和每一课课程特点的知识能力训练点。当然如果能通读整本教材更好。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
  附    注
  本文系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课题名称:宁夏南部山区初高中语文学科素养提升研究。课题立项号:JXKT-ZW-05-074)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