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生物是高中整体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了解世界。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知识传递型教育被培养核心素养型教育所替代。高中生物教师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应用能力。文章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从而推动生物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2-0076-02
  引 言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高中生物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优化。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对未来的社会建设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高中生物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实践途径,有效地贯彻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一、运用生物实验实现核心素养培养
  生物学科拥有丰富的科学内涵,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实验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水平。生物实验环节为学生解开生物奥秘、探索生命真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1]。学生在参与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运用科学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例如,生物教师在讲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对植物体中的细胞吸水性进行实验探索,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细胞的特征。在生物实验环节中,生物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实验目标,如植物细胞中的半透明膜是细胞的什么结构?对细胞水分的传输起到哪些作用?学生在实验目标的指引下开始利用实验仪器对细胞组织结构进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与教材内容相对比,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即植物细胞的半透明膜是细胞的原生质层。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植物细胞放置于溶液中以观察细胞的吸水过程。在生物教师的启迪下,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当细胞外界环境中的水分含量较高时,细胞壁和细胞膜会发生渗透现象,从而实现了细胞的吸水功能。通过生物实验,学生不仅对生物知识加深了理解,还激发了自身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
  二、运用情境创设实现核心素养培养
  生物教育内容中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思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命发展情境来提高学生透过生物知识看待生命本质的能力。在生命发展情境中,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进而真正地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与脆弱。生物教师可以借助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现象,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例如,生物教师在讲到“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命活动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体会生命的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影音功能,为学生播放几年前关于“非典”的纪录片,通过影片资料中“非典”给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人们利用生物原理研制出对抗“非典”病毒的疫苗等,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当“非典”病毒肆虐时,人类的生命显得那样渺小和脆弱,但人类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和科学能力,在对“非典”病毒的结构、繁殖过程以及对人体的伤害等角度进行深入的生物科学研究之后,找到了抵御“非典”病毒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不再仅停留在书本表面,而是深刻地领悟到学习生物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在真实的情境当中,生物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人体的生命活动”为主题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生物知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出很多有实际意义的解决办法,如根据病毒的繁殖特点进行生物阻断或者在感染病毒的第一时间进行病毒细胞的杀灭等,从而实现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三、运用社会实践实现核心素养培养
  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还需要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2]。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责任知识,教師可以通过将生活实践模式引入生物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学习的社会价值。
  例如,生物教师在讲到“人与环境”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亲身领略自然界的美好,从而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信念。随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不断重视,使得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日益凸显,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又产生了反作用,如何能够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是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学习中,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研,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并利用生物知识对环境保护提出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调研,发现目前环境受到的污染主要为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森林破坏导致的沙漠扩大等。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生物知识,发现这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导致了植物根系无法吸收到充足的水分,从而造成植物的死亡,进而使沙尘增多,对大气的健康也造成影响。因此,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可以运用所学生物知识,提出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有效途径,如对生活和生产用水进行可循环利用、鼓励植树造林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运用自主探究实现核心素养培养
  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较为复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生物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了解生物知识内涵;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微课等,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渠道,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生物教师在讲到“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找到世界上的光合作用实例,并根据微课中对光合作用核心内容的讲解,自主完成一份完整的自主探究学习报告。生物教师在课堂正式授课环节中,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自主探究报告进行公开展示,并引导学生间进行互相评价。这种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课前就能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了生物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相关知识的不足。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必然会对生物知识内涵存在一些困惑,如“为什么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却不能呢?”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自主探究报告,对学生所产生的疑惑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在后续的生物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不足。
  结 语
  生物学科在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高中生物教育相结合,能够使生物教学更具科学性和发展性。学生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形成了科学的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了自身发现生物现象、分析和解决生物问题的素质,进而使高中生物教育的社会实践价值得到提高。高中生物教育积极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不仅为生物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刘沐华.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措施研究[J].新课程(下),2018(09):201.
  刘东杰,郑榕.基于生物学经典实验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02):131-132.
  作者简介:张海龙(1988.1—),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5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