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读文本,提高散文阅读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散文占很大分量,因中高考均不会考课内篇目,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教材内文章关注度不夠,因此笔者主张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掘课本中范文的资源,通过多读文本感知内容;细研考点,明确教学目标,善于利用课本中范文作为出发点,指导学生有效进行散文阅读,从而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研读文本 三位一体 阅读实效
  一、对初中生而言,笔者认为要最先教会学生最传统的感知文本方法——读课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依然是从古至今最简易有效的读书方式之一,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最习惯的一种读书方式。即使一个对语文学科最不感兴趣学生,让他去大声朗读,他也会很乐意的接受。从目前使用的部编本教材来看,它的创新点是阅读教学中“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编排体系和教材安排以“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这套教材编排的阅读能力点布局序列很明显,非常适合以课文为主体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譬如七年级以一般阅读能力为核心,侧重培养学生朗读、默读、速读、浏览等阅读能力。其中在七上第一、二单元重视朗读,这也是小学和初中学生读书习惯的一种有效衔接和适应,教材选取《春》《济南的冬天》到《秋天的怀念》《散步》,这四篇文章从自然美景到人间真情,无论从抒情还是叙事都堪称经典。在第一课时的感知文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个人或录音范读激发情感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再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读课文活动。在朗读时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和自由空间。让他们可以全班齐读、小组读或个人读;让他们既可放开喉咙大声朗读,又可小声吟咏;让他们既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片段。在读的程度上有的内容熟读即可,有的内容就要熟读成诵,如《春》就要求学生全文背诵。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其实不用教师多讲什么,真正进入文本世界的学生就能分享到作者欢乐、感受到他的苦闷、领会到对社会、人生、自然的见解。尤其是抒情类散文情感抒发更强烈,语言更美更富有诗意。因而在教学生学习抒情散文时,与其滔滔不绝讲解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去感受作品的魅力,品味文字的妙处。
  二、细研中考考题,聚焦考点,明确目标,要善于用教材的范文做根本生发点,提高学生课堂阅读实效
  陈日亮老师说:语文到底教什么,既是教形式的,也是教内容的,但归根结底是“教形式的”。教学生学会解读课文,其实是为了学习课文内容是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的言语智慧。在散文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读课文,学生已明了课文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但语言文字是如何传情则是解读的重点。通过研讨2017和2018年的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可以看出试卷突出体现了初中与高中的衔接。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中考的命题有较大影响,语文试卷试题中不是单纯考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且阅读量大,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我们要细细研究应考导向,具体到课堂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从省考现代文散文阅读2017年的《一棵小白杨》到2018年的《好沉的一抔土》,考查方向即从布局谋篇到语句含意再到语言的修辞手法及文章的表达技巧。虽然“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学生阅读思路的引导是绝对必要的,这也是我们教师课堂的主要任务。
  放眼中考试题,现代文阅读中最青睐的是散文和小说,比较常见的主题有自然感悟、尊重生命、民俗风情、至爱亲情、人性美丑及个人情怀等。考查的考点归纳起来也主要是对作品主题的把握、对作品形象的分析、对写作手法的了解及对语言特色的休会。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考点,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对以上四点考点训练也不用每篇都面面俱到,可以根据散文的不同类别,突出课文最精彩的地方进行训练。对写景状物类的散文重在把握情感和品味语言,比如在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文章时,就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是通过什么景物抒发情感的、从什么角度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进行描绘景物的等等。
  如果依据“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体系展开教学,对课文的教读课文引领到位,自读课文进行感悟训练。这样学生有章可循,阅读的兴趣自然会有所提升的。我们在授课时对于散文的知识点应明确讲解。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前的[预习]和[思考探究]及[积累拓展],这些问题如果学生真正弄明白了,其实文章就理解得非常不错了。七年级上下册教读课文中,文前的[预习]、文后的[思考探究]及[积累拓展]设置问题基本涵盖了散文阅读的所有知识点。比如:从分析布局谋篇到品味语句;从鉴赏人物形象品味语言再到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这些问题其实就是阅读时的靶子,在课堂阅读课文时指导学生瞄准目标,有的放矢,就能达到最佳效果。每单元两篇教读课文,因文章内容不同,赏析角度自然也有区别,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单元梳理或者类文梳理,比如写景类、抒情类、写人叙事类和哲理类,这样依不同体例分别对知识点进行传授,对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指导并用自读课文进行训练。通过多次针对性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和答题技巧,这样遇到问题就不会信马由缰,不着边际了。
  总的说来,笔者认为以本为本,有效利用课本资源,聚焦考点,有的放矢,非常有助于提高散文课堂阅读的实效。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努力去选择最适当的方法去“传道授业”。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塑造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蓝本,更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授生以“渔”,切实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教法探索永远在路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4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