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践乡土地理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让学生学好乡土地理知识并增強乡土意识。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今天我们所开展的乡土地理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其理念为乡土地理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教育天地,同时也赋予了地理教育更深的内涵和更宽的外延。
关键词:生活教育;乡土地理;教学;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到生活中学习地理是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学习生活地理的重要平台可以借助乡土地理去搭建。教师将乡土地理有机、适时、巧妙渗透到地理课堂,不仅是教师自身能力提升、拓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开发乡土地理课程,优化地理教学内容,让地理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现地理教材与乡土地理的无缝对接,相互融合。
1 立足乡土,精心选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家乡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城乡规划、民风民俗等都深深烙着地域特色,都是很好的研究题材。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可立足乡土,就地取材,提出课题。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为例,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课题,以便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的同时获得较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和地理素养。
由于这些课题紧紧围绕着惠安县经济发展,贴近实际,比较容易吸引学生关注,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乡土地理教学主题的选择就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课程教材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空间,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
2 走进乡土,注重实践
实践性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主旋律。乡土地理的教育性寓于它的实践性,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最苦恼的事就是“实践的机会太少”,因此,我们在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时,不应再把活动局限在学校里,不应让学生成为关在笼子里的鸟。乡土地理的课内外教学方法应是丰富多样的,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调查、访问和野外考察,应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如在《乡镇中小学教学点的分布情况调查与思考——以惠安四中所在的乡镇为例》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拓展了课堂的空间,组织学生到实地去调查、访问。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调查获取的集料、数据整理绘制成涂寨镇中小学教学点的分布图,进而发现了部分中小学合并的问题所在。又如在《惠安小岞风电开发对环境影响的调查报告》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领学生多次深入小岞风电场进行调查、走访,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惠安小岞风电开发可能对环境影响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客观地指出了发展风电项目的利弊。实地调查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还提高了学生绘制乡土地图的能力、收集整理乡土地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野外考察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等等。
3 展示成果,回馈乡土
当乡土地理调查研究渐趋成熟,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将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展示成果。鼓励学生将成果多样化,既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也可以是相关主题图片展、辩论会等形式。同时,在新形势下,也应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例如,在以调查本县主要企业类型和具体分布并分析其产生的环境污染类型为载体的系列研究活动中,指导的学生相继完成了系列研究性小论文、调查报告,如“涂寨镇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对福建省惠安县石材石雕业排放物现状的调查”、“关于文笔商业街摊位占道经营的调查”等。
多样化成果的展示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地理、感悟地理,培养他们关注人类、关注生命、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精神;还能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激起他们的乡土情结,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对家乡的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活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还能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教育者只有让生活与地理联姻,乡土地理教学才能结出累累硕果,才能缩短地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6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