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过度教学的背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有家长表示:感觉现在中小学的课程比自己小的时候难了很多。这个说法得到一些教师的支持:无论是和几十年前相比,还是与10年前相比,中小学课程越来越难了;也有教育界人士认为,中小学课程变难的原因,不是教材和大纲变难了,而是题目不恰当、不必要地故意变难了。
难的不是课程是题目
作家王蒙参加电视直播的时候表示,在辅导自己孙子功课的时候,也遇到这样一道单项选择题: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而已。下面有选择答案: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很宝贵;
人的生命很宝贵,因为它只有一次;
人应该爱护他自己的生命,因为它只有一次。
王蒙一看,全对呀!
这道题的本意是讲,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要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重要的成绩。但在王蒙看来,这个意思要看完全书才知道,仅看这么一句话,是看不出来的。而要求小学生通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不太可能。王蒙接着说:在我的窗外有一棵杨树,选择答案分别是:
一棵杨树长在我的窗外;
我从窗口看出去看见了一棵杨树;
有一棵杨树被我看见了,它在窗外。
王蒙觉得这些也全对。
在数学课堂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抛弃传统型满堂灌的授课模式,采用引导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学习兴趣,如果孩子被兴趣引领去学习,学习效果就一定是事半功倍。然后再出题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的出计算题了,而是把一些故事引入到题目当中。有时候这些故事编得可能有些绕,所以显得题目难起来了;再有就是把一些原来属于奥数范围的题目放到教学当中。有家长表示,我特地去找了下四年级、五年级考题,跟原来我们读书的时候奥数难度差不多。
题目变难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教师解释,现在的中小学试卷,并不是所有题都很难。每份试卷都有容易的送分题,一般难度题,比较难的题。一些难题是给高才生做的,用来拉开分数。而作业和试卷,是发到每一个孩子手中的,家长看到孩子不会做,就会觉得题目变难了。
课程本身变难了
《教育》记者采访了解到,课程本身也变难了。采访中,一位初中生说:“我上初中后,在书店里翻开一本新版的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发现里面的课文竟然都很深奥。看到有一篇小学四年级的课文,内容竟然和我初中的课文完全一样,这到底怎么回事?后来我又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语文书上看到古文,以及我看不懂的课文。我真是想不明白,怎么现在的小学语文竟然会那么难学,幸亏我小学毕业得早。”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表示:从总体上看,我国教材难度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但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不同年龄段教材在广度、深度和不同知识主题的难度上进行了调整,使其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特征。正是这些调整,给人感觉有些课程变难了。
一位家长告诉《教育》记者:我的孩子目前就读小学三年级,一般放学之后我都要辅导功课。每次辅导时,自己都会觉得非常头疼。有些试题和我们大人的思维完全不一样,比如有些应用题在我看来用方程式的解法就很容易计算出答案。我就告诉了孩子如何用方程式去计算出这道题的答案,但是孩子却告诉我,他们还没有学关于方程式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我要按照他们小学生三年级的思维去解释相关的试题,这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真的非常为难。
事实表明,不同知识主题的难度表现出不同特征。题目本身并不难,但是要求不能用解方程的方法去做,這就显得难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不在低年级学生当中进行较难知识点的教学,但是却要求孩子解决用较难知识点更容易解决的问题。有家长认为,这种做法其实没有必要,孩子在稍微长大之后,必然要学到解方程的解题方法,完全不需要让孩子在低龄的时候绞尽脑汁去想怎么解决难题。这样做唯一的好处就是,教学开拓了孩子的思维。但这种教学除了增加了课程的难度,延长了孩子回家做作业的时间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好处。
大纲难度中等,实际教学更难
在我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一直很高。教育部一直要求给学生减负,社会舆论也一直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需适当降低教材难度。但是,从全世界科技发展的进程和课程教材改革来看,教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新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被补充到教材中来。所以课程逐渐变难,已成事实。
对此,袁振国表示,如果比较笼统地做一个判断的话,中小学教材总的说确实是越来越难,因为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降低教材难度具有很大的风险。中小学教材的难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世界上很多有影响的教育改革,都聚焦课程教材的改革,教材难度的调整常常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内容。1958年,美国为了应对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挑战,颁布了著名的《国防教育法》,强调“新三艺”,就是以提高教材难度而设计。
袁振国认为,如果在没有进行认真研究的情况下就把大中小学教材的难度降下来,10年、20年以后发现是一个错误选择,后果就太严重了。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不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启动了“中小学理科教材国际比较研究”这一课题。课题组通过反复讨论,确定了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此次教材比较研究限定于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这样可以排除历史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二,研究涵盖三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以便了解不同学段教材难度可能存在的差异。
第三,仅就教材的文本进行比较,虽然各国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是一个基本依据。
第四,研究选取了十个国家进行比较,包含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
通过历时3年的研究发现,在10个国家中,中小学理科教材最难的是俄罗斯,以下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法国、英国。我国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在10个国家中属中等水平。 既然我国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在世界上处于中等水平,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学生课业负担特别重呢?研究团队基于对我国中小学教学长期的观察、调研发现:我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课外加码和教不得法所致。在对教材难度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同时,课题组对中小学各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教学难度比教材难度平均高出50%至100%,同时又布置大量作业,重复练习问题严重,占用了学生大量课余时间,而且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避免过度教学
事实上,每学年下半学期,所学的内容都会比上学期难一些,期中考试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北京一师附小五年级期中英语试卷,个别班级好的学生也只得70分。这种在学年中难度逐渐增加的现象使很多学生对此没有准备,造成成绩不理想。
北京一位教师表示:“英语教材难度已经可以了。关键问题是考试是选拔性的,是选精英进一流学府的。考试与教材相脱离,特別是各级出题人,唯恐出题简单显得自己水平低,要把题目出得灵活,让学生玩不转,需要上辅导班。辅导班当然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对此,教育部质量检测中心副教授杨涛说:孩子学数学,以后当数学家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日后从事的职业,可能不需要接触很深奥的数学。所以,现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要考虑一个问题:数学教育应该关注哪些问题,才能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
不少一线数学老师也认为:现在的小学数学太难了,有的学校一、二年级开始就让学生挑战聪明题,很多小学生从三、四年级开始拼奥数成绩,学生学数学越来越吃力。一位小学数学老师说,按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来看,小学数学课本上的内容其实不是很难,这几年还有变容易的趋势。有一些学校,特别是某些热点小学,加快教学进度,对学生要求过高。
过度练习,重复做题,也让很多学生看到数学就怕。有数学老师举例说:在教材中,鸡兔同笼、田忌赛马等问题,通过让学生学会转化、推理、抽象概念,学校会讲好几节课,让学生慢慢理解。但进入做题环节后,部分没能很好理解概念的学生在难题中漫游,不知道做这些题的目的是什么。小学数学中还有一个经典模型是找次品,比如在三到四个零件中找出重量最轻的一个。这个模型就是让孩子体验推理方式,把一个个零件放到天平上去称,然后比较,慢慢发现过程。有的地方,把这样的数学题又变复杂了,出题者一下给出20多个零件,让学生快速总结出一个公式,这样学数学就完全没有意义。课标中绝对没有说到让孩子快速解答,而是要让孩子体验过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