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游戏精神 贴近幼儿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幼儿处于心智发育阶段,因此,在开展幼儿教育时,幼儿园教师需深入分析幼儿的心理特性。而课程游戏化正是立足于幼儿心理特性所提出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可实现寓教于乐,也可满足幼儿活动需求,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立足心理特性,调动游戏兴趣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是掌握幼儿心理特性,在此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扬游戏精神。因此,在课程游戏化实践过程中,应立足于幼儿心理特性,让幼儿教育回归童趣。根据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认识事物主要依赖于其事物的表象特征,如将橘子等数分为两部分,但由于橘子大小不一致,从视觉上看,幼儿会认定体积较大的橘子堆里橘子数目更多一些。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幼儿对于视觉的依赖性较强,或者说,视觉感受能更好地调动幼儿情绪。因此,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应当尽量选择视觉冲击较为强烈的元素,以视角享受激发幼儿兴趣,从而调动幼儿积极性,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游戏。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分析幼儿心理,观察幼儿对不同游戏元素的反应,如音乐、图画等,通过对不同幼儿心理的分析,可较好地开展游戏教学。
此外,在开展游戏教学时,也需注重游戏语言的使用,这从观察幼儿日常表现可知,不同的语言对其心理的引导作用也具有明显差别。如在游戏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幼儿做出危险举动时,如果采取命令式语言,尽管可以在短时间规范幼儿行为,但是同时也会打击幼儿心理,使其学习积极性下降;而如果教师选择告诉幼儿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幼儿则会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自我思考,其学习兴趣也会有所加强。因此,在开展游戏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幼儿心理特性出发,使用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元素及教学语言,从而发挥课程游戏化的积极作用。
丰富游戏精神,培养良好品德
幼儿阶段是黄金教育时期,在此阶段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会使幼儿受益终身。因此,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需丰富游戏精神内容,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可明确健全的人格中应当包含的精神品质,如自信、冒险精神、正义感、孝顺、诚信等。对此,在倡导游戏精神时,需结合社会要求完善游戏精神内涵,使得幼儿能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思维习惯。同时,教师也需明确幼儿教学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游戏精神内涵也应结合幼儿发展需求进行完善。
在丰富游戏精神内涵的同时,教师可以为每位幼儿创设一个品德小档案。每当幼儿获取一项新技能时,则可记录在档案上,进而以此为依据,完善精神内涵的内容。相应的,当幼儿表现出品德缺陷时,则应及时完善课程体系,并同时加强对相应方面的精神培养。在此基础上,需充分发挥游戏精神的作用,使得幼儿能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并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健全自身人格。在素质教育日渐深入的情况下,课程游戏化更应注重幼儿品德培养,如创设相关游戏情境,或者在游戏过程中引入道德教育的相关视频,强化幼儿道德认知,让幼儿逐渐领悟到真正的游戏精神。
优化游戏互动,提升自主能力
在课程游戏化实践过程中,相关活动通常以集体为单位,既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也可提升幼儿交际能力。但在此基础上,也应为幼儿预留出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在此期间,可优化游戏互动方式,在集体游戏之外也可加入自我表达模块,使得幼儿在与他人互动的同时,也能与自己的思想进行一个精神的互动。幼儿正处于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幼儿对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模拟社会活动或者电视上的某些行为,其原因之一便是幼儿自主判断能力偏低,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在开展课程游戏化时,教师应当注重幼儿自主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幼儿能够辨别是非。比如,可以采用“你问我答”的模式开展游戏,让幼儿学会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后为幼儿预留出5分钟至10分钟的时间,使其回味游戏过程。同时,也可以开展自主游戏,即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如科学类、故事类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游戏,可以较好地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从而降低外界环境对幼儿的不良影响。
此外,也可以加强家校合作,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游戏,强化幼儿对家长的认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当幼儿遇到自身无法判断的事件时,就会主动向家长求助,这也是自主判断能力的一种体现。
结束语
幼儿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心理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技能培养的黄金时段。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可以更好地贴近幼儿心灵,从而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在此期间,教师需从幼儿心理特性出发,提升幼儿活动积极性,并应当不断丰富游戏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思维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当完善游戏互动模式,注重幼儿自主判断能力的培养,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及生活認知水平。
(作者单位:吉林省榆树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