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生成与规避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是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双重风险。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风险以及规避机制,风险生成主要由于整体的融资能力不足,经营规模受到一定限制,相关政策跟进不及时,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极大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就需要从内外部入手,通过内外部联合,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从而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生成;资金风险;生产风险;政策风险;规避机制
赵艳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生成与规避机制[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02):1+3.
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要求农业经营模式不断发生转变,逐渐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新型农业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主要代表,它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粮食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受到了国家资金和政策多个方面的扶持,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促使了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素质逐渐变差。为了更好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家农业政策引导和扶持之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特别是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已经步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更好的发挥了其辐射带动作用。
党的十九大以来,十分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要求采用多种经营模式,构建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倡导农业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这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动力。在全新历史时期,为了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更快发展,要深入分析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然后制定有效的规避措施。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生成
1、融资能力不足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内外部风险大的特点,在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大。为了确保规模化农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了内源性的融资和外源性的融资两个方面。
(1)内源性融资
从内部融资情况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着融资能力不足的现象,内部资金供给还不能够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资金需求。在发展新型农业产业过程中,由于前期的投入资金相对比较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的资金难以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规模化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2)外源性融资
从外源性的资金供给情况来看,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有资本比率相对较低,偿还债务的能力不足,经常表现为长期的偿债能力较差,短期还债能力不足。金融机构出于融资风险的考虑,不愿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现阶段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方式主要包括了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1]。
2、农业规模生产面临的风险
随着土地产权制度不断改革以及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广大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行为不断增强,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逐渐呈现扩大趋势。而在农业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产量,保障自身经济效益,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倾向于扩大经营规模。
国家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规模生产的扶持政策,也激励了新型农业主体扩大经营规模,但不合理的扩大经营规模会导致自身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损失。从风险的范围来看,由于整个农业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尝试有更强的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风险。近年来由于土地流转价格不断增高,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一旦遇到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很多经营主体将面临严重的亏损,导致资金链断裂,很多经营主体蒙受巨大损失而破产[2]。
3、配套措施跟进不及时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为了加大和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并初步构建了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对整个体系进行完善。总之,在国家政府的顶层设计之下,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层层下达,不管是在项目还是在人才方面,都给予了比较强烈的支持。
但是,由于整个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层次和环节过多,各项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执行和配合,普遍存在着政策跟不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国家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政策比较宏观,有待于地方政府部门对政策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落实。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对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宣传不到位,普遍存在着信息不顺畅,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现象。农业扶持政策具有一定的刚性要求,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很容易导致政策流于形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规避机制
1、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应该以重点扶持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支撑、以互联网加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培养一批示范农场、示范合作社、示范产业化联合体,并保证这些示范主体能够形成规模,開展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带动农民群众转变生产模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专业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速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3]。
2、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现代园区建设 在国家已经批准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应该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再建一批国家现代化农业生产园区。要结合各个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择优选择并支持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建设,利用这些园区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同时还应该积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到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农机装备租赁等新型产业新业态。
3、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
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支持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和农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完善的财政投入机制,减免相应税负,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深松耕作、农机播种、农机收获、疫病防控等生产性服务组织进行资金补助。为了加速农产品的销售,应该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市场,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群众发展电子商务。
4、加强信贷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应用税收、奖励、补助很多种方式积极鼓励金融企业不断加强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创新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的信贷担保体系,加快推动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向着各个乡镇蔓延。为了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应该进一步支持开展农业设备的抵押贷款和生产订单融资,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群众能够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获得资金。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还面临着内外部双重风险。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风险,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相应的风险防范,从内外部出发,加强主体能力和主体技术的有效培育,確保各项配套政策和服务能够紧跟发展,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和风险化解机制,以此来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金辉,汤蕤蔓.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改革展望[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03).
[2] 刘玉珍,程 军. 土地调整的普遍性习惯与法律性规定的冲突及其化解路径[J]. 农村经济,2019(03).
[3] 赵颖文,吕火明. 试论农业规模经营进程中多元经营主体间的关系辨析[J]. 四川农业科技,2018(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8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