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高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高中阶段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和开展自由探索式实验,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0引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观念也深入人心,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创新思维训练不足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1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化学是一门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培养高中生的化学创新能力,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们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挖掘背后的化学知识;其次,充分发挥化学实验课的开导和探索作用,给予学生宽泛的实验主题和方法材料,发挥实验课的自由探索优势;最后,在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联想和比较,发散思维。
1.1课堂理论联系实際生活
高中生普遍缺乏生活经验,习惯了在课堂上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忽略了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到化学知识的场合,各种生活现象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化学知识和原理。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主题来开展实验,或者是引导学生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化学的兴趣。比如面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调料,其实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化学品。我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面碱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学生们带着问题,通过上网查资料和回家问父母的方法,知道了面碱就是碳酸钠,能够起到中和面食里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作用,改善面食口感。进一步地,学生们联想到了水解反应是面碱发挥作用的关键化学原理,因为碳酸钠本身是中性的,但是碳酸钠在水溶液中水解,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与水中氢离子结合成碳酸氢根离子,导致溶液中氢离子减少,剩下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所以溶液PH显碱性。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化学知识。
1.2开放式提问,自由实验探索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部分,但目前许多化学实验的重点在于验证化学原理或反应方程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是开放式的实验,没有告诉学生实验结果和实验手段,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索实验方法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给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探讨氯气和水反应后的产物,至于实验手段则由学生自由探索。实验课开始前,为学生们创设了情境提升,我们在接自来水的时候,经常会问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来源于氯气,说明氯气经常应用于杀毒灭菌场合,至于为什么氯气会具有杀菌效果,就是本次实验课需要探讨的问题了。学生们经过我的提升,明白了氯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后,生产的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或漂白能力,但是如何证明这种物质的存在则需要大动脑筋一番。没有了实验手段的限制,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氯气与水反应的方程式,首先找准了生成物具有酸性这一特征,他们首先用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氯水到紫色石蕊试纸上,监测出了生成物的氢离子;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氯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里,观察到了性质不稳定,分解变紫并逐渐变黑的氯化银,由此可得氯气与水反应后的产物有盐酸。经过二次检测后,学生们成功地探索出了氯气和水反应后的一种产物—盐酸,但根据化学方程式还应该有另外一种化合物—次氯酸。关于如何检测次氯酸根离子,书本上提到先加入少量K2S,硫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Cl-和S单质(浅黄色沉淀析出)。但这一方法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实验室也没有K2S样品。我鼓励学生们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材料来验证次氯酸的存在,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新思想,集思广益,很快就找到了方法。他们将氯气分别通入盛有干燥的红布条和湿润的红布条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因为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有漂白性,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所以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就是HClO。
1.3借助微课视频,丰富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是一门非常强调实验实践的课程,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学生们只有亲眼所见或亲手操作,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并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实验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耗时长,现象过程不明显的化学实验,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述教学或者观看实验录像,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实际上,这些耗时长的实验也是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生在长期观察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思路或启发。因此,先进的实验观察和演示手段运用于高中化学实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开展“金属腐蚀实验”时,传统实验耗时长,很难在一节课中呈现实验结果,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我将本次课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他们分时段轮流拍摄铁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腐蚀情况,然后用视频处理软件将许多段视频处理浓缩为一段适合在课堂播放的视频,实时呈现铁的腐蚀变化情况。在后面的讨论课堂中,每个小组分别派代表播放本组的视频并描述本组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果。学生们完整地观察了铁的腐蚀情况,对铁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化学反应会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和新的见解,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总结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化学课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实验内容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设置开放式的实验环节,重视实验全过程的展示,鼓励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世凯.浅析创新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10):152.
[2] 石敏.关于案例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4(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6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