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需要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而观察组则采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密闭式吸痰法在降低VAP发生率、维持血氧饱和度、简化操作程序等方面均优于开放式性吸痰法。结论:这些结果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有效吸痰方式及预防与控制肺部感染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密闭式吸痰;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院内感染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得到高度重视。封闭式吸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在美国开始应用于临床[1],近年来人工气道的封闭式吸痰管理在急危重症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足够的重视。本院ICU每年收治危重患者1000多例,其中多见呼吸衰竭患者,其主要的急救措施之一为实施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一旦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若不能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则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发生,甚至会引起呼吸道梗阻。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对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清除和改善通气、维持呼吸道通畅是非常关键的,还可避免或减少低氧血症、医源性感染、肺泡塌陷及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并发症发生[2],并且保证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能够顺利通气、换气,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减低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
  本项目通过抽取本院ICU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200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采用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变化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情况,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密闭式吸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本院就诊且在ICU病房实施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明显气道损伤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高危病症,且需要在ICU病房进行综合抢救治疗,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并采取综合治疗方式进行紧急抢救。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而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一次性开放式吸痰管采用宝鸡市德尔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的12~14号一次性吸痰包(内附无菌手套),FY-CL-1密闭式吸痰管为南京逢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
  1.2.1 开放式吸痰法 调节呼吸机为吸引支持模式,流动水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后,将吸痰包打开,戴上无菌手套取出吸痰管,连接负压吸引管,断开呼吸机管道,在气管插管口处滴入湿化用水,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打开吸引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净痰液,连接呼吸机管道,调节呼吸机吸引支持模式,分离吸引器连接管道与吸痰管,将吸引管道冲洗干净,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和吸痰管弃入感染性垃圾桶中。
  1.2.2 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法 密闭式吸痰管由吸痰管、负压控制阀、注液口、透明三通、连接管、薄膜防护套等部件组成。透明三通分别连接呼吸机、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吸引器相连。首先逆时针旋转安全转盘打开吸痰通道;一手握住三通阀,另一手将吸痰软管置入气管插管导管适宜深度,开始吸痰时,缓缓回抽吸痰管的同时按住负压控制阀,痰液较多可重复操作;吸痰完成后,将吸痰软管远端回抽到安全转盘内侧,顺时针旋转关闭安全转盘;进行沖洗时,可经蓝色注液口,用不带针头的输液器注入0.9%的氯化钠溶液,同时按住负压控制阀,即可自动冲洗吸痰软管,冲洗完成时务必盖好注液口的盖子,冲洗完成后关闭负压控制阀。可经白色注液口,白色注液口以不带针头的输液器注入适量的灭菌用水进行稀释,注射完毕盖好注液口的盖子。同一病人在48h内密闭式吸痰管可以重复使用。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应用开放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而观察组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并应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吸痰效果、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VAP的发生率,并综合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比较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区间)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判断其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差异
  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根据RELLO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分为临床可疑肺炎和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肺炎。由本院医生根据胸片结果、痰标本检查结果确诊。
  观察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几率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测定两组病人在吸痰前后SPO2变化情况,发现观察组密闭式吸痰患者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明显较高,患者不易造成低氧血症,两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见表3。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
  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ICU病房的住院时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观察组密闭式吸痰明显缩短了患者在ICU科的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住院费用。见表4。   2.4  两种吸痰法操作时间的差异
  分别记录护理人员采用封闭式吸痰或开放式吸痰的操作时间。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时,打开吸引器即可吸痰,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节省了危重患者抢救时间,吸痰1次1~2min,操作省时、省力;而开放式吸痰法每次吸痰需洗手、戴无菌手套、更换吸痰管等,吸痰1次需4~5min。
  3 讨论
  近年来,高危疾病的发生率随着老龄化加剧、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和生活压力增加而不断升高,ICU病房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对ICU住院患者来说,实施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方式,但是病人的咳嗽反射和上呼吸道正常屏障功能会因为建立人工气道而发生严重损害,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难以排出,VAP发生率明显增高,这些均会致使病人的住院费用不断增加、住院时间不断延长和病死率显著增高。所以人工气道管理中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及时清除非常关键。如何采取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保证ICU患者的安全,是医务人员急需解决的课题。
  本研究发现密闭式吸痰法应用于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对于正常机械通气维持、持续供氧、湿化、预防VAP等方面作用显著。同时吸痰更加有效、安全、环保。
  吸痰护理是保障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顺利通气、换气的重要方法,但吸痰时交叉感染的风险会加大、易造成气道损伤、引发低氧血症等[3]。临床上常用的吸痰方法有开放式吸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法。开放式吸痰法即暂停机械通气,将吸痰管伸入到气管插管内吸引。此时肺泡内正压和气道内正压消失致使大气压和气道压力相等,肺泡萎陷、肺容积下降,氧合面积减少,从而加重缺氧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和血压增高[4]。而且,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吸痰不能保证绝对无菌的操作。在稀释痰液时,稀释液直接注入呼吸道内,很容易引起患者呛咳,患者呼吸道的病菌能以120km/h的速度咳出[5]。由于痰液内含有各种致病菌,若喷射到医护人员身上、脸上,易增加外源性感染的概率。而密闭式吸痰管被保护套袖包住,分别连接呼吸机负压吸引器和人工气道,吸痰操作时气道与外界不相通,在维持正常机械通气、持续供氧、持续湿化下吸痰,可有效降低低氧血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6-7]。而且,开放式吸痰法吸痰一次就需要更换1根吸痰管和无菌手套,在抢救患者时费时费力。而使用密闭式吸痰器,护理人员可不需佩戴无菌手套实现连续性反复操作,使更换吸痰管时间缩短,为患者争取更多搶救时间。
  参考文献
  [1] 沈荣娣.封闭式吸痰管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4):2251-2252.
  [2] 张莉,周芳,茅一萍,等.23所医院综合ICU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8):1875-1878.
  [3] 徐绍莲,夏莹,潘燕,等.密闭式吸痰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16):1512-1514.
  [4] 胡培谦,张丽莉,张聪.心脏手术后肺不张的影响因素及膨肺吸痰法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04):128-130.
  [5] 林春波,梁英福,张秋芸.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01):120-122.
  [6] 李菊华.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的综合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03):165-166.
  [7] 林春波,梁英福,张秋芸.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01):120-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8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