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以及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2019年5月心内科收治入院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盲信封法随机分组,等分为质控组和参照组,各55例。参照组只进行基础护理和常规用药管理,质控组常规用药基础护理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继发并发症发生率、差错事故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质控组的差错事故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是非常有益的举措,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基础护理的稳定性和精准性,有利于心内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与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9..01
  在心内科临床治疗中, 患有心内科疾病的患者的治疗常常采取药物治疗,因此护理安全管理中要求加强对药物使用的监管。随着医院心内科规模的壮大所需人员也大幅增加,但是心内科护理工作相对辛苦专业护理人员往往会选择其他科室工作,造成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缺乏相关心内科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引发在面对病情变化性较强的病患没有准确的反馈和操作,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为提高护理质量,课题组分析我院心内科实战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3月~2019年5月心内科收治入院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盲信封法随机分组,等分为质控组和参照组,各55例。在质控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37~69岁;平均(48.3±3.6)岁,病程2个月~9年;在参照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37~71岁,平均(49.1±1.4)岁,病程3个月~8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质控组除常规操作外联合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包括:(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应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理念,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病情做好整体护理,建立互动的护患关系。(2)防止人为出现失误;规范静脉输液流程,加强口服药物管理确保用药安全,对心内科室输液泵及注射泵设施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从而做好调配工作。(3)指导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采取适当的方式促进胃肠蠕动,比如顺时针按摩腹部,并给予穴位敷贴;使用促胃肠蠕动治疗仪,改善胃肠蠕动。(5)做到收费合理,坚持实行费用清单一日制,按标准收费。在护理工作中加强一线护理人员书写护理记录要做到真实、及时、完整,要用科学实际的态度,根据病人不同的护理级别书写,不断地提出改进措施。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差错事故发生率、继发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疗纠纷事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x±s)单位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比较两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结果显示质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错事故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优于参照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 论
  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剧烈,家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心内科护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护理的技能不过关,医护人员与患者缺乏沟通和配合等。在心内科治疗中,提高护理质量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通常交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确保实施。课题研究组通过运用护理质量管理的手段,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保证了安全用药工作的推进,各级人员都在自己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若要稳步推进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护理安全意识的建立是前提;若要落实到位药物安全管理工作,则与安全素质的提升密切相关,才有可能做好心内科护理工作。总的来说,心内科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成果显著,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基础护理的稳定性和精准性,有利于心内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更有利于心内科护理工作向现代化医疗管理水平的迈进。
  参考文献
  [1] 齐银芝,李小玲.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38-1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0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