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开展本次关于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期间总共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所有患者的干预结局。结果 所有患者均坚持卧床休息,采取强心剂、利尿剂以及去诱因、血管扩张剂、抗心律失常治疗,大多数患者的心力衰竭均有明显好转。25例患者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心脏骤停,2例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其他患者均顺利好转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突出,介入治疗属于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9..02
  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肌长期缺血与坏死,属于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的疾病类型[1]。临床中的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疾病特征在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脏扩大,属于冠心病的终末期,所以也被称为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型冠心病[2]-[3]。临床中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的疾病认知一直不全面。对此,为了进一步的提升临床干预水平,本文年简要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开展本次关于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期间总共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50例患者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5±6.8)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
  1.2  方法
  50例患者中病程3个月~14年,平均(4.6±1.5)年。临床症状主要是以气喘、胸闷、心悸为主。50例患者中不典型心绞痛患者21例(42.00%),左心衰竭患者41例(82.00%),全心衰竭患者6例(12.00%)。根据NYHA分级标准,II级患者7例(14.00%)、III级患者9例(18.00%)、IV级患者5例(10.00%)。5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8例,存在退行性瓣膜病变患者14例,存在心肌梗死病史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存在血脂异常表现。
  心电图检查中,病理Q波带有ST-T改变患者42例(84.00%),单纯ST-T改变患者9例(18.00%)。心律失常患者37例(74.00%)。胸部X线检查中所有患者均存在心脏扩大与心胸比例超过0.55。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面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症状。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坚持卧床休息,采取强心剂、利尿剂以及去诱因、血管扩张剂、抗心律失常治疗,大多数患者的心力衰竭均有明显好转。25例患者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心脏骤停,2例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其他患者均顺利好转出院。
  3 讨 论
  通过本次研究,认为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主要在于以下几点:(1)老年男性患者较多,因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存率提升,所以患者年龄也相对较大;(2)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表现,高度狭窄和完全闭塞属于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特征[4];(3)心力衰竭属于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表现,当前普遍认为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舒张功能损伤普遍早于收缩功能,因为心肌缺血和心肌纤维化疾病表现,心脏顺应性表现会不断下降,此时患者最初会表现出舒张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衍生出心肌肥厚、心脏扩大以及收缩功能障碍等表现,最终星恒舒张与收缩功能不全,引发全心衰竭[5];(4)多型性属于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难治的关键。因为心肌缺血、坏死以及心肌顿抑的形成属于心律失常的关键性因素。长期的心律失常严重性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利尿剂属于水电解质紊乱的关键,同時也是心律失常的常见性因素;(5)心脏扩大属于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体征。冠状动脉的病变相对严重,心肌存在长期缺血,心肌纤维化表现突出,反复的心肌梗死会导致心室重构,此时还会伴有高血压、心脏扩大,从而呈现出反复性的心力衰竭,后期则呈现出心房增大;(6)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预后较差存活率相对较低,因为心肌缺血、纤维化以及心脏扩大属于进行性且不可逆性的,一旦出现心力衰竭预后效果会相对较差,从而导致患者存活率较低。近些年也有研究发现,患者5年生存率在25%以内,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比较多,例如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与心功能影响。
  关于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主要目的在于扩张冠状动脉,促使心肌血供质量有效改善,从而达到生活质量的提升与生存时间的延长。在具体措施方面,主要有下面几种:(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同时,例如血压、血脂、血糖的调控,预防复发性心肌梗死;(2)心力衰竭不同阶段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例如早期舒张功能不全时需要采取ACEI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早期可以不采取正性肌力药物;(3)介入治疗属于主要治疗方式。在本次研究中25例患者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治疗效果突出,这一种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冠状动脉的血供质量,快速恢复心功能,从而实现生命质量的提升与生命时间的延长。另外,对于晚期患者而言,必要情况下可以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可以一定程度的延长患者生命时间。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突出,介入治疗属于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孔   博,程诗尧,费洪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特点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24(06):7-10.
  [2] 周   欢,张军平,王   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狭窄”“斑块”说拨误[J].心脏杂志,2018,14(15):155-156.
  [3] 刘   妍,杜   俣,赵   坤,etal.老年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及治疗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2018,23(5):641-644.
  [4] 赵   欣,赵全明,贾淑杰.青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7,12(10):1466-1470.
  [5] 余   英,冯   妍,王以新,etal.围绝经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同血瘀证分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2017,12(07):1079-10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0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