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就疝气术后患者施以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2018年收治的60例接受疝气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与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疝气术后患者施以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将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减少,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疝气;术后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1..01
疝气是指人体中某个组织或脏器与正常的解剖位置相偏离,并借助患者机体内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缺损、薄弱点以及孔隙等进入到另一部位中[1]。诸如腹股沟疝、脐疝、白线疝等均为常见的疝气。临床治疗疝气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治疗后患者康复的关键是有效的护理。在本次研究中,以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疝气术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2018年收治的疝气手术患者,共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在17~71岁,平均年龄为(35.1±10.6)岁。精神疾病、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患者以及有药物成瘾史或酗酒史的患者不在本次研究对象之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包括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用药等在内的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为:(1)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爱,在对待患者的过程中饱含热情,并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病室环境,将房内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并准确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可就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对病室进行布置,比如把一些健康向上的杂志书籍放在年轻患者的病室内,或放置一些其感兴趣的饰品,以使之恐惧感减轻,把其陌生感消除,同时为了保障老年患者的安全,可把部分防滑措施增设于其病室内;(3)加强心理辅导: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关心和爱护患者,将其心理状态和疑虑充分了解到,保持足够的耐心聆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并给予心理辅导。积极和患者家属展开交流沟通,鼓励他们给于患者多一些关心与照顾,使之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4)加强对术后切口的护理: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为患者换药,若有必要可对加压腹带予以应用,确保加壓,借以将患者的疼痛减轻。同时可利用多种方法把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转移,如心理安慰、目标转移等,若是有必要可以遵循医嘱使用静脉泵镇痛或在肌肉注射镇痛药物。(5)把患者术后生活护理做好:手术后,患者需要静休,护理人员应确保病房整洁,在固定的时间给予患者帮助,保持其皮肤清洁性,防止褥疮的发生。并对患者进行鼓励,让其把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6)加大健康知道力度: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告诉患者手术治疗和疝气的相关知识,并着重讲述手术可能引起的不适和术后护理,使之对疾病有一正确系统的认识,在手术后保持平常心,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和护理,缩短时候康复时间。
1.3 观察指标
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调查数据值,以(x±s)、%表示临床观察指标,检验采用t、x2,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6.7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均比对照组(7.76;33.3%)低(P<0.05),但护理满意度(96.6%)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临床治疗疝气的一项有效手段就是疝气手术,其可以较好的修补疝气,并让患者术后正常的脏器使用功能得到保证,但因为手术会让患者术后有疼痛感产生,且引发其他一系列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褥疮等,所以便将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降低[2]。相较于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更多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患者展开护理,并借助多种措施(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前与术后优质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促进患者对疾病与手术治疗的认识程度提高,以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对术后并发症起到有效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伟鑫,陈 哲,胡 苹.精细化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13):95.
[2] 闫 华.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中患儿临床症状及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1):162-1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2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