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10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从而显著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2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伴随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若不尽早治疗可能引起心源性猝死。保守治疗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许多患者选择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文章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10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10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观察组51例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为51~72岁,平均为(56.8±9.3)岁;其中窦性心率过缓13例、房室交界性心率17例、心室自主心律16例、传导阻滞5例。对照组52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为49~75岁,平均为(55.3±8.5)岁;其中窦性心率过缓15例、房室交界性心率16例、心室自主心律17例、传导阻滞4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具体措施为:常规麻醉后,心房穿刺并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然后对起搏器的参数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使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显著高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
观察组治疗前心功能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心律失常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该病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3]。近些年来该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心脏传导异常可引起心律失常,而心律减缓若未及时纠正,可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形成,并增加了脑栓塞、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风险的发生。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是采取外科治疗的措施,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该病外科手术治疗中得到推广使用,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心脏起搏器在心律失常患者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根据患者自身频率的变化,模拟心脏传导以及电激动效果,从而更好的确保心脏起搏效果[4]。双腔心脏起搏器能够根据窦房节律进行调整,并通过相应幅度的电脉来刺激心脏,从而维持正常的收缩频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近些年来,心脏起搏器的功能不断改进,更加接近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且通过模拟正常的电生理活动,从而刺激心脏促使心律恢复正常,从而改善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脏起搏器在该病临床治疗中的优势集中在:可以通过自动转换频率,适应患者不同活动时的需求,同时能够在心室频率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控制跟踪频率的下降,同时针对房室早搏能够不进行模式转换,从而避免了转换震荡造成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从而显著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起搏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从而增加左心射血分数,有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助于保障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血供状况,并且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能够帮助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效维持正常的心功能,从而满足患者日常活动的频率。
参考文献
[1] 林智海.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3(3):321-323.
[2] 于 波,李 阳,赵卫华,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随访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25(8):596-597.
[3] 夏 阳,陈满清,陈景开,等.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5,34(9):1397-1397.
[4] 张 莹.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應用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90-91.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5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