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运用随堂欣赏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学校想要实现美育,就必须提高对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视度,恰当运用随堂欣赏,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课堂艺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随堂欣赏;美术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9-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9.074
美術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与审美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我国于2015年已经正式将美术考试纳入了考试范围当中,但是由于受到长期被冠名“副科”以及考试分值的影响,导致人们对于美术学科的重视度仍然不高,学校和学生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主科上面。美术欣赏是美术课程学习中的关键,也是进行美术活动、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欣赏不仅能够逐渐完善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对于美术课的重视度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正视美术欣赏课,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融入现代化教学思想与方法,从而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美术欣赏课的概念
美术属于一种视觉类艺术,美术作品的特点,也是美术艺术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就是能够利用人的视觉感官而让其产生某种情绪化的作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不但是馨和古琴的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将生命体验、社交、艺术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欧洲古典时期,博学的人必备的就是艺术能力与审美能力。由此可见,艺术在一个人的教育当中起着综合性的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属于一门必修课程。现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考试的学科也较多,无论是学生本身,还是家长和学校,对美术学科都不太重视,以至于美术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受到挤压。因此,美术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恰当运用随堂欣赏的方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造美、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的发展。美术随堂欣赏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于美的体验,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艺术品背后的思想情感,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潜在的表现与创造欲望,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视觉感受。同时,丰富的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感染到学生的内心和情感世界,提高学生对人类和对世界的认知能力,更好地将人类文明成果继承与发扬。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随堂欣赏的优化策略
(一)改革教学观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事业也应改革教学观念,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教育,而且还要注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向着身心健康方向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讲解美术知识与技艺,导致学生认为美术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从而对美术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师应不断探究与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营造开朗的环境,将美术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实现美术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模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会跟着教师的授课模式而改变。因此,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优化能够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美术的内涵,获得和掌握更多关于美术的知识与技巧,这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成功实践的一种体现方式。教育发展的基础就是学生,离开了学生一切都将成为泡沫,因此,教师想要教好一门美术欣赏课,必须要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辅助引导学生正确获取知识,同时了解与掌握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关心与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这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现如今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各行业都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引入到了自身生产建设当中,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教育领域也应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科技化。现代化教学设备推进了教育领域的改革,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度,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当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美术知识,而且还拓宽了教学资源渠道,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但是现阶段,在我国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无法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严重局限了教学辅助教材与工具的范围,学生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的方式,无法完全理解美术知识与技巧,导致学生不能够系统准确地把握知识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降低了美术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加大互联网教学的推广力度,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实现信息获取的便捷性,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的信息资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教师真正成为艺术的摆渡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以及最新的艺术潮流、思想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眼界。例如,在教学与“美术分类”相关的知识点时,我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美术作品的风格、形式、主题、题材与流派相互之间的联系,掌握更多美术与文化、历史、生活的关系,在课堂欣赏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一边为学生讲解现代设计、建筑艺术、工艺美术、雕塑、绘画的概念与分类,一边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在美术作品赏析过程中了解美术的概念,掌握美术丰富的形式和种类,初步认识各个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的功能与特点,加深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的感受。 (三)欣赏内容贴近生活,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知识源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学生在实际的生活空间中的一切经历都称之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学生掌握的生活经验就是知识的一种内化形式。学生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是新经验、新知识领悟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提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开展,充分激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如果美术欣赏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面大相径庭,那么学生则无法彻底领悟,这将会大大降低随堂欣赏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再加之随堂欣赏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内容没有经验基础,那么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更无法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在随堂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欣赏内容,确保学生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完成欣赏。例如,在教学与“纹样设计”相关的美术知识时,我就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纹样与生活的关系,从生活角度入手,导入新课内容。我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计了适用于生活的剪纸纹样,这一做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巩固学生的美术知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无论是欣赏课,还是创作课,由于受到教材版面的束缚,无法全面地提供美术素材,再加之教材编写、印制等程序相当复杂,国家所出台的教材往往要比时代的发展落后一些,跟不上现代化社会教学的需求。为了提高美术随堂欣赏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除了选择网络、书本等现成的资源以外,还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自己动手制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从而大大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开发校本课程,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欣赏课堂应打破课本的局限性,摆脱课本的束缚和教师对课本的过度依赖。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教室,组织学生去展厅或者户外去参观、欣赏,让学生能够了解本地的艺术特色,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去体悟艺术氛围。因此,美术欣赏课堂应结合当地艺术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去当地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欣赏到我国所保存的文化古迹,认识更多凝聚了古代人民智慧结晶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参观过程中应正确地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方式去品味和体会,不能只是例行公事、走马观花。例如,在教学与中国古代器皿相关的美术知识时,我就组织学生到本市的博物馆进行参观,着重观看古时候人类用的陶瓷器,并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讲解陶瓷器产生的时代特点,它们产生的作用与意义以及不同时候的代表作与它们之间的差异与相似。这种实践观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室单纯图片展示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能够将“死”的美术品“活”化,让学生近距离地观看不同作品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提高美术随堂欣赏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梁锦波.审美是基于作品的再创造[N].美术报,2014-06-14.
[2]张建丽.驻足欣赏 成就精彩——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4(4).
作者简介:汪延飞(1979.8— ),男,汉族,安徽铜陵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张文(1981.6— ),男,汉族,安徽铜陵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