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小军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是初中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会在初中阶段接受系统性的美术教育,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对影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育  美术教育  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214-02
  开展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和体验美,并逐步掌握应用美的方法。在初中阶段,高效开展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美术应用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因此,初中教师必须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视,以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为目的开展美术课堂教学。
  一、打造良好氛围,引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们会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得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先为他们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受到氛围感染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带领学生们欣赏名家画作,或让学生们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画作,先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后再开展美术教学。此外,教师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普遍拥有不服输的心理。那么,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们进行作品比赛,让他们能投入于美术实践之中。目前,大部分初中都存在美术课时较少的问题,为了能保证教学效率,就必须加强美术课程的时效性。通过比赛正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让他们迅速进入状态的方式之一。而且,组织比赛后,评委老师会对参赛者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他们会更彻底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一步实现知识内化;同时,在比赛中获得荣誉会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更期待美术课堂教学。所以,以比赛激发初中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可行的。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生的参与度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影响极大。而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教学活动参与度,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更具趣味性[1]。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还可以将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之中,让课堂教学开展得更具科技感。比如,在学习油画时,教师可以先制作好课件,带领学生们欣赏油画作品;然后可以让学生们观看油画绘制视频,给他们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当教师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绘画,无论是模仿名家画作还是开展自主创作都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不要扼杀他们的創新思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将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出来即可。教师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美术教学,让学生们先观看微课,然后再为他们答疑解惑。教师应该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此外,为了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应该优化教学评价机制。课堂教学中不乏练习,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合理点评。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们分析其作品中的亮点和缺陷,激发他们的再创作灵感,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和美术素养。初中美术教师应该着眼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流程、丰富教学方法,让美术教学的成效得到切实提升。
  三、优化课程设置,增强教学科学性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也深深影响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目前,大部分初中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时都以风景画教学为主,虽然也会让学生们绘制面具或学习服装色彩搭配,但是美术教学的内容并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优化课程设置,让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创作动漫形象。在教会学生们基本的绘画技巧和人物绘制要领后,教师可为学生预留自由创作的时间,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漫画人物。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漫画制作与文化衫制作结合在一起。教师在班级举行评选活动,选出最佳漫画作品,并将之作为班服图像来使用。教师需要以优化课程内容的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灵活性。除了传统的国画、水彩画之外,应不断拓展新的实践方法,将美术教学的多样性展现出来。而且,在优化课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尽量选择与他们内心需求相符的课程。当教学内容符合满足学生需求和学习特点时,他们的参与性会得到提升,则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方法。初中美术教师,应该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开展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需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让课程开展更符合学生需求,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启新.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7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