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抓文本 重过程 注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所谓“课中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地学习语言、习得方法、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换一个角度說,课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体会、去实践、去完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2.0信息技术的大力普及,语文教师若想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就应当具备更多、更新、更好地设计“课中活动”的能力,让形式多样、趣味无穷的“课中活动”为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助力。
  一、“课中活动”的设计要有趣高效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捶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课堂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见的课堂导入方式有谈话导入、视频导入、悬念导入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和热情。
  课堂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随机应变,设计出“百花齐放”的导语,做到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拨动学生思维之弦,让学生以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从而使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芒。
  二、“课中活动”的设计要层次分明
  《语文课标》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语文实践其实就是当堂训练。语文课堂的当堂训练要有效,就必须注重层次性,以文本语言为基础,课内课外相链接,激发学生的积极语用,内化文本语言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部编版三下《赵州桥》一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尤其是课文第3自然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人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本段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桥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让人读后如见其形,陶然欲醉!这么经典的段落,这么优美的描写,如果课堂上只是读读背背,说说写法,画画关键词,那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小小朗读者”“小小配图师”“小小文学家”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画面与文字间穿越。
  小小朗读者:
  《课标》中对各个年级的朗读也作出明确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也足以说明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段教学中,我通过设计“小小朗读者”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初读、精读、悟读中去发现文本的语言美,去思考文章段落的构段方式,去品味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去理解并学会围绕中心句、关键词等写好一段话的要素学习。
  小小配图师:
  文本中的配图是远观赵州桥的整体图,让人一目了然的是赵州桥拱形设计的创举,至于栏板上那些精雕细琢出来的图案却没有配图,这也给我们教学提供了补白的机会。教学中,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小小配图师”的活动,引导学生细品关键词:“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等,道明精美图案的画面感。接着播放相关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去探寻自己最喜欢的文字的图案,把鲜活的文字与优美的图案有机地搭配起来。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语文课堂也随之灵动起来了。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新时代教改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好科学分层、有效指导,优化分层教学效果。
  三、“课中活动”的设计要目标明确
  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教学艺术,更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纽带,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对教育教学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祁念曾创作的一首富有革命精神的新体诗。编者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但是由于这首诗离新时代学生久远,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了避免辅助资料和相关图片的引用导致忽视了语文课的语文味,而上成了历史课。我们语文老师可以这样做:
  1.用句型练习架设说话的桥梁
  课文的一、二两节是对延安精神的追寻,课堂上,我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句式补充的方式融入文学,融入到语文化的知识当中。
  延安叮咚的河流,仿佛听到了
  枣园梨花的清香中,仿佛看到了毛泽东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把            变成了
  2.用不断追问触发思维的火花
  课文五、六小节写的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性,追寻延安就是要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触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如:追求信念,信念是什么?(金色的理想)革命人当时的理想是什么?毛泽东的理想是什么?老百姓的理想是什么?又如:追求温暖,为什么没有温暖?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的思维和文本就会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课中活动千万种,高效实用第一种。让课中活动的设计“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苦心经营”的境界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语文课中活动要长期实施下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断创新模式,不断改变方法,不断深入改革,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才能让语文教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才能让语文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辽阔的天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7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