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网络平台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论述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建设区级总馆、社区分馆、基层服务点三级集约化管理模式,实施区内公共图书馆联网运行,开展区域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公共图书馆满足大众需求和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网络平台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分类号]G253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区域内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跨辖区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还要统一规划和协调。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按行政体制建立,实行省、市、县(区)、街道(镇)分级建馆的模式,各级图书馆间无行政隶属关系,经费来源各不相同。因此,缺乏一个权威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并制定一套能有效落实的总体规划,各级图书馆彼此独立,重复投资的现象非常突出。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资源共建共享难以真正实现。
近年来,随着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当地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区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知识源地和信息服务与传播中心,是建设学习型城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公共图书馆受购书经费(目前上海市区级馆年购书经费大多在100-300多万,街道、镇图书馆一般只有几万到几十万)、馆所面积、人员等的限制,不可能采购所有文献。同时,公共图书馆需要面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读者,读者阅读目的和文献需求呈现多样性。因此,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公共图书馆满足大众需求和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在区政府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建设了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平台,并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1 区域社会发展促成文献资源共享新模式
1.1 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平台的重要性
闵行区地处上海市腹地,是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拓展区,区域总面积371.68平方公里,占上海市总面积的5.86%,城市化地区扩展到175平方公里,城市化人口比重达75%左右,目前居住人口已猛增到200万。区内除区级图书馆外,街道、镇各有社区图书馆,近几年其设施得到了更新,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馆藏资源、专业队伍薄弱,服务功能仅以借还图书为主、知识服务能力过弱、不少工作人员“懒、散、慢”等,难以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实践证明,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是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导致各地对图书馆的投入不平衡,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迈不开步伐。因此,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急需突破现有体制机制局限,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文化机构的服务功能。
1.2 社会认同和政府支持
本区信息化建设进展较快,已建成的有线电视城区局域网双向改造的宽带网络将光缆铺设到大部分街道、镇。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联网运行全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就能推进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所在的闵行区图书馆在区文化主管部门支持下,于2005年提出了全区公共图书馆实施联网运行基本方案。此方案得到了区财政大力支持,同意每年增拨专项购书费65万元,确保12家街道、镇社区图书馆持续增添新书,同时使各馆图书通借通还无资产之争。各街道、镇积极响应,改扩建文化设施,配置了计算机、投影仪等信息化设备。经过几年的实践,区图书馆已具有信息化管理水平,注重传播地方文化信息,展现本土文化资源,形成了网上服务的格局和特色,持续升级ILAS管理系统。区文广局、区信息委及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对实施此方案大力支持,决定联手建设“闵行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服务网)。闵行区人民政府决定,将“闵行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列为2006年政府实事项目,2006年投资211万元。
1.3 利用网络技术
服务网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手段,将公共图书馆图书流通、知识服务及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全区各社区图书馆和基层服务点,从而开辟一个不受时空局限的文化传播、服务渠道,为资源共享插上飞翔的翅膀。服务网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软硬件环境下,实现全区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网建设的意义在于,使市民就近便捷地获取文化资源,有效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改变多数社区图书馆藏书量不足、利用率有限的局面,并拓展服务空间,提升公益文化事业现代化服务水平,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确保公共图书馆事业与时代同步发展。
2 实现资源共享的方法
服务网络的模式是:总馆、社区分馆、基层服务点三级集约化管理,以闵行区图书馆为总馆,12个街道、镇社区图书馆为分馆、356个村(居委)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区内公共图书馆联网运行,规范全区各馆图书流通和信息服务流程,如统一借书证、统一开放时间、统一采购编目、统一标识,实现流通中心书库、数字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库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大资源“一卡通”。读者凭“闵行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读者证”,可在区图书馆、各社区分馆和各村(居委)服务点阅览、借还书、上网及参加读者活动,通过计算机可检索上海图书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各区、县分馆和本区各社区馆的馆藏资源,通过馆际互借,可满足读者的特殊需求,共享区图书馆局域网内各类多媒体资源和全文数据库、全国文化信息和区情资料等信息资源。
2.1 搭建网络平台
区馆的Cisco 6509核心交换机,由专业公司运用先进的光纤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构建全光高速宽带IP联网工程,各社区分馆的Cisco 3560三层交换机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闵行广电宽带网络所组成的公共图书馆虚拟专用网(VPN),实现数据、语音、图像多业务宽带连接。区馆与闵行区公共图书馆虚拟专用网千兆链接,社区分馆100M接入,区馆Internet出口8M,通过有线宽带链接区馆与村(居委)服务点,速率IM。区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再次升级,并设立联网运行远程维护工作站。12个街道、镇结合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施建设,改建或扩建了社区图书馆馆舍,面积均达到250平方米以上,有的达到500多平方米。
2.2 建立运行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社区图书馆服务功能单一,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比较弱,甚至开放时间随意变化,造成读者大量流失。
为此,区图书馆首先制订了《服务网络平台运行规则》,加强了业务指导,连续举办社区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并实地检查和辅导,规范各馆图书流通和信息服务流程。在实际工作中,规范服务行为,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从而加快专业队伍建设,增强服务工作的知识
含量,提高服务水准。
2.3 加强资源建设
建立全区性“中心书库”,由区图书馆统采统编。区图书馆建立容量可达5T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镜像站和多媒体资源库,各分馆利用城域网资源持续组织多媒体专场活动。各社区分馆对所属街道、镇下拨的专项购书经费,更注重购置特色馆藏和扩大报刊订阅量。
3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经过一年努力,服务网络平台初具规模,完成了区馆与12个社区分馆的联网运行,共享服务网络平台的“流通中心书库”、“数字图书馆及多媒资源库”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大资源。2007年,闵行区政府又投入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完善357个村(居委)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任务。每个文化活动室均建有服务网的图书服务点,配置计算机和投影仪等,目前已有部分服务点,如龙柏二村居委、中心村等实现与区图书馆联网运行。为解决基层服务点缺乏专职专业人员的问题,区有关部门着手配置了100名协管员模式的文化服务员,并由区馆统一进行上岗培训。目前,全区设有1个区馆、12个社区分馆、357个基层服务点,合计370个图书馆(室),全区境内每平方公里有1个图书馆,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至全区各个角落。
3.1 图书通借通还
区图书馆建立了中心书库,统一提供新书,区馆与各社区分馆及服务点联网运行,实行“一卡通”通借通还。2006年为各社区分馆新购图书58833册,使各馆年内新书均超过4000册,原有图书也陆续转换数据;2007年又为各分馆购新书36085册;至2008年8月底,全区可供通借通还的图书共有45万册,读者反响良好,持证读者达19891人,其中分馆合计11165人。由于全区新书统采统编,各分馆可抽出更多财力和精力发展特色馆藏与服务,如莘庄镇图书馆已创建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莘庄钩针编织为主的“家庭工艺坊”。
读者在任何地方通过闵行区图书馆网站即可进行相关书目检索,凭“阂图读者证”卡号即可进行网上预约、网上续借或电话续借图书。服务网协调中心接到读者信息,即可进行图书调配,确保在5个工作日内,读者凭读者证可就近在社区分馆或村(居委)服务点取到想借的图书。同时,读者凭证可将尚未逾期的所借图书就近归还。
3.2 提供数字资源
区图书馆建立“闵图数字图书馆”网站,现可提供3.3T,包括多媒体影像资源、全文数据库、区情数据库、电子书报刊等的数字资源。各社区分馆和服务点通过城域网访问区馆服务器,可就地享用除单机版数据库外所有的数字资源,丰富了各馆读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目前正持续开展数字资源推介活动,成效将更加显著。市民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可享受“闵图数字图书馆”部分资源。村(居委)服务点接通互联网后,使家中无计算机的市民也能享用电子资源。而且,服务点安装投影放映设备,应用移动硬盘可就地享用比在家中丰富得多的数字资源(包括数字电影)。
3.3 提供文化信息资源
区图书馆设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用服务器和“闵行文化信息网”(链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网”、“上海数字文化网”等),新建“阂行公共文化服务”专题网页,为本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和共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提供网上服务平台。“闵行文化信息网”现已有《网上赛场》、《网上秀吧》等活动版块和网上咨询、机构宣传、服务告知、动态信息等栏目。“群文在线”网上文化活动成为上海市群众文化特色项目,各街道、镇社区分馆和村(居委)服务点均成为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固定场所。
4 利用网络推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
4.1 网络安全问题
服务网采用MPLS VPN技术使区图书馆与12个社区分馆联网,各社区分馆电子阅览室通过区馆服务器提供读者浏览因特网资源。社区分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维护能力相对薄弱,当前虽然使用了网络版杀毒软件,但无法确保不受病毒攻击,快速增加的病毒给网络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2007年一个社区馆因受病毒攻击而造成整个城域网瘫痪,为此笔者所在的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规范社区分馆及服务点工作电脑的使用功能,明确操作范围,只能运行允许的软件;
・制定社区分馆计算机安全配置方案,提高分馆计算机安全系数,完成网络版杀毒软件的部署,根据服务点工作人员现状,当发生故障时采取一键恢复功能,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划分VLAN,将工作VLAN与上网VLAN分隔,限制分馆最大网络流量,保证工作机网络正常运行;
・提高区馆网站安全性,保障网站数据安全,及时备份数据。建立日志服务器,确保网络出现故障时能被及时发现和排除;
・提高员工网络技术水平、操作应用能力及应对故障能力,不定期组织交流学习,由区馆技术中心带头在全区形成互帮互学、勇克技术难关的良好氛围;
・培训社区分馆和服务点用户,使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外接设备使用习惯。
4.2 应用软件问题
目前区馆使用的是ILASIII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除系统不稳定外,在图书统计、财经统计、期刊记到、逾期费清单打印、网上流通等业务功能方面也存在问题,如视频点播、电子阅览室管理、全文检索功能都有待完善。
4.3 社区图书馆建设问题
・整体发展不平衡。闵行区既有馆舍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江川街道图书馆,也有条件简陋的社区馆。馆与馆之间发展不平衡,对社区馆建设认识上的差距是导致社区图书馆建设不平衡的首要原因。因此,必须提高认识,考虑长远利益,克服只顾眼前或急功近利的思想。
・管理机制不清晰。社区图书馆由街道、镇文化站管理,观念陈旧,人员管理紊乱,部分社区分馆人员素质不高、技能有限。应对社区馆从业人员实施有效的选聘制度,更新专业队伍,尽快提高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发挥联网运行的效能。
・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够。由于社区分馆发展不平衡以及认识程度的差异,造成服务网在全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够,办证率不高。笔者所在的馆利用网络与分馆联合举办各类读书活动,2007年与社区分馆联动组织举办了“古今中外之和谐”及“数字图书馆”主题资源推介活动,2008年与江川街道图书馆联合举办“江川童话节”、与虹桥镇图书馆举办“虹桥动漫节”、与古美街道图书馆举办科技节,不断提高服务网的知晓率和辐射力。
・持续投入缺乏保障。部分社区馆一次性投入建成新馆后,面临着后续投入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社区馆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应该通过各种法规保证基础图书馆设施建设,例如,在社区馆建设中,稳定经费投入,统一基础设施标准,配置专业人员,开放服务时限,有具体的规章制度,通过更高级的法律形式给予明确,为社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闵行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的建设,将围绕“同享知识,共建和谐”,切实提高服务能力,不断丰富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有所作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