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河南省民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洁
摘要:民营经济是推动河南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系统掌握河南省民营企业成长和发展因素对于预测民营企业发展趋势,推动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调查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指出河南民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企业自身、政府部门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民营企业 成长与发展 因素分析
民营企业凭借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自我积累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如何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取得最终的辉煌,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有着重大意义。要使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层次,必须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支撑力量,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全面了解河南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因素,紧密结合河南实际,针对河南省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河南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一、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一)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充
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据统计,1978年民营经济占河南省GDP仅为3.6%,1990年占15.9%,2005年达到了50%,2008年则达到了63.2%(表)。民营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2003―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32%。2008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233.49亿元,占全省的63.2%,比上年同期增长24.8%,民营经济已成为全省GDP增长的重要支撑,是全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为中原崛起大战略的实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表 不同年份民营经济占河南GDP的比重
(二)民营企业的经营领域层出不穷
民营企业的经营领域开始涉及到重工业、服务业、教育文化产业、新闻出版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投资高速公路、现代物流成为民营企业进军第三产业的新亮点,甚至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开始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行业,正在成长为专业精、有特色、产品新、有市场的 “小巨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混合制企业。
(三)组织形式、产业结构日益合理化,形成许多特色经济
全省民营企业中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的占72.5%,管理方式由传统家庭式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营销方式由小商小贩型向大型商场、专业批发、连锁经营转变。一批私营企业开始摆脱单一经营模式,向科、工、贸、种、养、加一体化以及高科技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专业村蓬勃兴起,区域特色经济逐步展现,例如鄢陵的苗木花卉产业、许昌的发制品产业、长垣的防腐和卫生材料产业、巩义的机械加工和铝制品加工产业、林州的建筑业等。
(四)投资主体呈现新方向和新活力
民营企业的投资主体加入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员、辞职下海的机关干部、有经营管理经验或有一技之长的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管理人员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商小贩,为河南省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
民营经济对区域经济而言是主体经济、基础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竞争越来越聚焦于民间资本的投入,民富省强的实现必然要依靠民营经济。随着国有企业全面改制,新农村建设的启动,推动了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发生了重大的转换,民营企业以机制活,生命力、渗透力、扩张力强等特点,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角。河南省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巩义、偃师、新乡、郾城等县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县域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了60%。最高的达76%;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都超过了50%,最高的达80%。
二、影响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企业自身因素
经营管理者素质较低,家族式粗放管理普遍,高端管理人才缺乏。民营企业经营者中具有高素质的占少数,大多数的经营者在知识水平、管理能力、法律意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家族式管理在创业初期有利于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种种困难,大事小事有时候在饭桌上就决策了,节约了很多时间成本,但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缺乏现代化科学式管理,我省传统的管理文化在分析事物时注重定性分析而轻视定量分析,重“人治”而轻“法制”,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瓶颈是优质人力资源的短缺。许多民营企业苦心经营许多年,到最后没有长大反而逐渐衰弱,这与他们缺乏战略性人才观,以及高端管理人才缺失有很大关系。
针对以上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富而思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推动民营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要逐步摆脱家族式管理,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股制改造,扩大投资主体,为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建立合理的、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完善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使企业运营建立在科学的理性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建立完善的人才供求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安心留在企业工作。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做好整体规划,建立企业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和引导,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有能力推动企业的创新活动,真正发挥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和关键作用。
(二)政府的政策及服务因素分析
据调查,90%以上的民营企业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全省民营企业筹资渠道主要是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自筹资金非常有限,很难保证民营企业高速度发展。银行贷款项对民营企业来说,融资机会少、规模小、期限短、成本高,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得到银行贷款更加不易,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有关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优惠政策,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只是杯水车薪。融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如,1997-2001,银行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分别是:3.03%、3.42%、3.80%、3.73%和3.72%。
(三)行业规范及社会支持因素分析
我省民营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存在着许多制度性缺失因素。其一是信用制度缺失。信用中介市场供需严重不足,企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识;信用信息的采集有很多障碍,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信用信息的公开制度、个人隐私的保护制度以及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采集制度;其二是产权保障制度的缺失。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改变全省民营企业布局的不合理状况,一是在对我省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提供支持、形成区域优势的同时,推动民营企业发展较慢的地区加大力度,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民营企业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逐步调整民营企业的产业布局,在巩固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民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领域进行产业规划,提供政策支持,逐步提高这些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融资、外部环境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提供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支持和帮助其他企业共同发展,使其能真正造富于民。
其次,完善经营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一是加快我省的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管理和信用教育,增强信用意识,促进企业诚信经营,遵纪守法,健康发展,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改变河南民营企业在外界的不良形象。二是加快失业、养老、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在民营企业中逐步形成跨省份,跨区域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民营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三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为民营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咨询、技术等服务。四是规范和发展人才市场,提高我省人才市场的管理水平。各级各类人才市场要结合人才需求趋势,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华刚.民营企业为何难长大[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社,2007,(1):12-14
[2]王春和.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6-18.
[3]李亚.民营企业公司治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23-124.
[4]冯仑.野蛮生长[M].北京:中兴出版社,2007,(1):56-98.
[5]陈春霞.基于金融制度变迁的民营经济融资分析[J].当代财经,2004,(1): 6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666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