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146-01
摘要:作者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建构原则,并对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 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把结果变成了过程,把知识变成了智慧”,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成为我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理念与追求。
1、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1研究性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特点就是研究性,即把研究作为学习的方式,把学习作为研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学习不应该简单地去理解和掌握前人发现的现成知识,应给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所以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发现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能力同步提高。
1.2开放性
让孩子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教师要从孩子的视角进行思考,尽可能让学生主动探究,开动脑筋:尽可能让学生大胆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表达归纳,评价思辨;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深化体验。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多样化,研究的结论可以不一致,在交流和评价时标准多元化,表现出明显的发散性,求异性和批判性。
1.3实践性
让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不仅仅重视实践的结果,更重视学生实践的过程。在学生实践后有了一定的体验,再进行教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也就是说要在研究、创造数学的实践中学习数学,在习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获得探究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2、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建构原则
2.1准备原则
学习准备是学生展开主动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学习的准备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材料的适合性。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准备不仅应保证他在新的学习中有可能成功,还应使他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合理。学习准备状态是在成熟和学习二者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加速学生新的准备状态的出现。因而建构的教学策略,要能有效地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充分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经验和认知。
2.2有序性原则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要结合数学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使受教育者能够有效的掌握系统的知识,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关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第三章已经讨论过,这里不做过多描述。教师要努力钻研教学内容,掌握知识问的衔接关系,突出重点和难点,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要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深入浅出地讲授,使学生顺利学习。把握好有序性原则,教师才能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研究性学习达到良好的预期。
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3.1关注学生认知结构,选取有利于“研究”的教学内容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需要探究,也并非所有内容都能有效探究。在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选取有利于“研究”的问题再开展教学。奥苏伯尔认为知识在头脑中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具概括性或包摄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点,它下面是包摄范围较小和越来越分化的命题、概念和具体知识。他还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是有意义学习必须具有的条件之一。由此,就要求教师在深入分析学生并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研究性学习”同“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各不偏废,相互促进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求教师把:“你知道吗?”转变成:“你是怎么知道的?”,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应孩子们的天性,使他们主动获得知识,培养其全面的个性。
3.2创设合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乐于接受,并主动接受。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策略。小学生一堂课集中精力的时间较短,并且很多孩子抓不住重点,导致以往教师“开门见山”式的讲授方式使许多学生错过新学的要点及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弥补了这一缺点。若教师设置问题合理,即难度适当且与所学知识相关度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上,避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机械提点造成的中途停顿,使课程得以顺利地展开,否则将会产生负面影响,干扰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提出难以适度,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3适度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使他们学会求知,劳动,创造发展之道的根本措施。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正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核心。可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是渗透小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阵地。
小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尽管简单,里面却蕴含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集合思想、转化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展开,研究成为重点,只要教师要适度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掌握相应数学思想方法,随着教师对思想方法的不断渗透,学生必会开阔思路,培养出创新探索的能力。
4、结论
在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当中,我们关注的并不是一个结果、一个报告,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经历、体验和遇到的问题。对于每位学生来说,他是学习活动的意识者、行为者和实践者,既要能保证自身全面、和谐地发展,又要有重点地发展自身的优势方面。可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9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