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的人才困境及破解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呙生泽
编辑同志: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智力支撑,然而库区的人才资源却严重匮乏,人才工作存在“三难”,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三个不适应”。可以说,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库区发展的瓶颈之一。
目前,三峡库区人才队伍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党政人才结构不合理。三峡库区人才队伍普遍存在原聘用制干部多、“三门”型(家门――校门――机关门)干部多,老经验干部多的“三多”现象。二是专业人才紧缺。库区贫困县的专业技术人才密度、结构、能力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特别是严重缺乏当前急需的地质灾害防治、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旅游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农业开发、医疗等专业技术人才。三是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在库区经营管理人才中,单一型人才较多,复合型人才偏少,真正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型人才很少。
与这三大突出问题紧密相关的是,目前三峡库区人才工作存在“三难”。一是区域劣势明显,引进人才难。因库区县多为贫困县,区位优势不明显,名校、名企缺乏,使人才集聚缺乏良好的承载体。二是经济待遇低,留住人才难。库区经济实力较弱,虽然大多数单位都有求才的欲望,但因没有经济实力,对一些人才提出的要求和待遇无法解决,留不住人才。三是政策不配套,用好人才难。目前,库区的人才政策不优不活,对库区人才政治、经济待遇和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没有优惠和倾斜。最突出的两大问题是:人员编制控制太死,想进的人才没有编制指标;准入门槛太高,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
破解三峡库区人才工作存在的这些难题,笔者有四点建议――
出台优惠政策,为库区人才引进和使用提供制度保证。经济贫困,政策不能贫困,市里的人才政策对库区要有针对性地实行优惠。比如,适当扩充引进人才的编制限额,增大库区选调生名额,适度扩大招收村(城市社区)优秀实职干部充实公务员队伍的指标,对到库区工作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高级人员给予特殊待遇等。
充实“蓄水池”,最大限度地缩小人才落差。建议市里将库区人才培养作为支持库区发展的重点工程,将培训资源输入库区,将人才工作项目、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多投放到库区,将库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吸纳到高校、科研单位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建议组建支持三峡库区建设专家小组,实行人才与资金、项目、技术、培训一体化结对帮扶制度,并对支援情况强化考核。
改善大环境,构建适合人才生存的发展空间。人往高处走是客观规律。三峡库区必须努力改善人才生存发展的条件。一是优化工作环境,用事业留人。实践证明,在引项目的基础上引人才,是最靠得住的引才途径。库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产业和企业优势集聚和吸纳人才。二是优化人际环境,让人才有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完善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建立外来人才俱乐部,进一步加强同外来人才的沟通和联系,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盘活农村实用人才,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一是大力选拔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鼓励他们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二是对拥有农村实用技术的人才,在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借贷、培训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三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金扶持力度,地方财政应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基金,专门用于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和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实用人才的奖励等。
开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呙生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3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