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的教学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项系统性的学科,涉及到许多的专业知识,需要学生能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要想真正发挥初中计算机教育的实效性,就要积极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增加知识的含金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 问题 对策
  1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1.1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严重
  众所周知,我国的中考和高考牵动着广大家长的心,他们普遍将升学考试作为唯一的出路,花费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培养孩子,在选择学校上也往往仅凭借升学率来判定学校的好坏,通常将孩子送往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就读。从学校的角度而言,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迎合家长的喜好,提高升学率,在应试学科上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其他学科则无需过多关注。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造成了非考试学科的不受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上长期得不到更新,现有的配置比较落后,运行速度慢,根本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也没有制定教学计划,只是照本宣科,将书本的知识复述一遍,对于学生是否理解以及具体的掌握程度漠不关心,导致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严重影响了未来对专业的选择。
  1.2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教材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标准,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是参照教材的设计,如果教材的编排不合理,那么教学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纵观当前学校使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的版本陈旧,是多年前一直沿用的老版本,上面的知识过于浅显,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教材上没有记录近年来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学生难以正确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今,学生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好,他们从小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也不再陌生,一味地用过去的标准来要求现代的学生,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其错失最佳的教育机会,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
  1.3实践操作训练较少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操作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转化成实践操作的能力。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内容,二者的比例严重失衡,理论课占据了70%以上,实践课却不足30%,不少学生还要与他人共用一台机器,练习的时间再次被压缩。实践课上教师一般只是让学生练习打字,编辑文字,很少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收集信息,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迟迟得不到提高。在长期枯燥、乏味的操作之下,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厌烦心理,上课时无视教师的要求随意操作,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计算机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2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对策
  2.1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是中考的考试学科,但是这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要向家长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其認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配合学校做好教学工作。学校也要严格遵守教育部门颁发的文件,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以及师资团队的建设,更新教学设备,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除此之外,还应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方案,保证教学课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修改教学方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2.2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明确要学的是什么、怎么学、有哪些用处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运用各种手段激起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例如,进行信息技术娱乐功能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避免教学生听音乐、看电影和电视剧、玩游戏等,要尽可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可教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去进行公式计算,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去处理图片、编辑音乐、制作简单的动画等较为实用的技术,使学生能够明白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娱乐工具,它还可以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助手,将信息技术的娱乐性与实用性有效结合到一起,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2.3实施分层次教学
  初中时期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的系统性学习,难免会无所适从,在学习成绩上出现剧烈的波动。有些学生的适应能力强,认知水平高,还有些学生基础薄弱,对知识的理解有限,如果将这两类学生放在一起,按照平均水平教学,只会拖延教学进度,尖子生得不到培养,水平低的学生基础仍旧不牢。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其划分到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教学进度根据其实际掌握程度而定,这样尖子生能够拓展思维,学习到更加高深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低的学生也能巩固基础,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真正有所收获,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4革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制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考虑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例如学习幻灯片制作时挑选一些精美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学生会被这些色彩鲜美、设计精巧的图片所吸引,进而主动思考幻灯片的设计和应用原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参与热情也会愈发高涨。为了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操作技能,教师还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通过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深化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同时,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总之,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当作了重要的指标。由此可见,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制定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