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业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田书权
摘要: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万人创业,万众创新”策略的落脚点,因此当前国家对民营企业也比较重视,鼓励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仅有利于对民营企业的优化,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责任和义务。文章主要对商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业务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业务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民营企业的法人已经超过2800万户,个体商户更是突破6000户大关,在市场主体中超过90%。民营企业在我国GDP方面的贡献率超过60%,贡献税收超过50%,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0%。通过调查发现,每个民营企业至少可以带动7、8个人就业。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由于企业的规模小,资金运作不足,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其融资、贷款能力,激活企业的资金运作。
一、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的实力不足
我国民营企业具有规模小、劳动密集等特点,同时缺乏核心技术的创新,产品方面同质化严重,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企业的长期发展,使得民营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不足。在宏观经济的影响下,民营企业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在收入以及经营上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导致企业的生命周期短。
(二)民营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以及资产规模都比较小,甚至很多的企业采用的作坊式的生产和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民营企业管理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且很多的民营企业并没有设置合理的财务管理岗位和人员。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缺乏科学性,财务报表数据混乱,很多重要的数据缺失,无法对企业的真实数据进行反应和统计。而面对民营企业的情况,银行难以对其中的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使得民营企业的信贷业务开展难度大。
(三)民营企业缺乏可抵押资产
民营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抵押资产。银行在贷款审批中要求企业提供的担保价值物需要在发放贷款的100%以上。民营企业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企业的规模小,大部分的资产都用在应收账款以及存货上,对于设备、厂房以及土地等固定资产比较少,因此在银行贷款申请抵押物中存在弱势。或者部分民营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固定资产,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的产权存在较大的争议,本身的价值不高等,导致这些物品难以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品。而当前民营企业其他形式的抵押物还不成熟,企业的存货、专利等在资产的评估、转让等方面存在限制,无法作为贷款的抵押品。
(四)民营企业银行信贷成本高
银行信贷是一种规模型的经济形势,在银行中所有的贷款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调查、审核和管理,而且这些环节的费用与企业的规模等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也导致企业的规模越小,交易成本越高。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而且对资金的需求过于频繁,但是在贷款审批程序上与大中型企业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民营型企业的经营风险更大。通过对大型企业与民营型企业银行贷款的成本对比分析可知,民营型企业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大型企业成本,而且高风险性也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动力下降。
(五)民营型企业资产市场发展不成熟
我国民营型企业的融资主要为股权融资、债券以及申请贷款等形式。当前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完善,资本市场容量小,交易品种少,而且场外市场不发达问题严重。从当前的资本市场服务情况来看,民营企业的作用发挥并不充分,符合创业板以及中小板标准的民营企业数量非常少,要想通过股权融资解决民营企业的问题难度比较大。而且民营型企业债券的发行需要的审批流程时间长,无法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民营企业贷款业务实施的对策
(一)建设完善的信贷管理体系,提升信贷能力
首先,注重对信贷流程的优化。民营企业在信贷业务开展中,需要结合民营企业的特点,从资料的提交、审核到面签和贷款发放等,所有的业务环节都需要进行规范和简化。比如民营企业在信贷的需求上具有急、频、快、小的特点,但是商业银行在信贷的审批过程中存在耗时长、过程繁琐等不足,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适当的简化信贷审核程序,简化审核效率,保证民营企业信贷的及时性。同时,完善企业的内部激励機制。银行对不良贷款行为的纠察非常严格,民营企业在不良贷款方面的风险远远高于大中型企业,提升了银行的信贷成本,降低银行工作人员的信贷服务积极性。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制定合理的问责办法,对民营型企业的授信制度进行免责,降低民营型企业信贷人员的利润考核指标,提升企业数量考核的权重。民营型企业本身的利润比较低,但是成本高,通过降低利润,提升户数考核策略的实施,有利于提升经办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民营企业的服务能力
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同时也成为商业银行的新型工具。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的使用成本降低,为商业银行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民营企业信贷申请、审核、支取以及贷款补偿等方面的业务效率,降低银行运行成本,同时更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时间短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民营企业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掌握,并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对民营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更好的满足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和资金供给。 (三)完善信贷关系,创新抵押物
民营企业由于发展的历史短,规模小等特点,使得商业银行在民营企业的考核中难以实现全面性,因此民营企业不能对财务报表进行盲目的依赖,还需要对民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可以根据泰隆银行的标准,采用“三品五表”法加强对民营企业订单以及合同等交易信息的利用和重视,进而实现对企业经营能力以及综合实力的考核。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的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对民营的实时监控,需要贷后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及时沟通,对信贷资金的流向以及用途等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策。此外,银行在贷款发放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提供固定资产作为抵押,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限制,使得固定资产抵押受限,无法向银行提供合理的抵押品。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重新采用新的抵押方式替代传统的抵押方式,比如可以将民营企业的存货、知识产权以及应收账款等作为质押品向银行进行贷款,进而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
(四)加强民营企业的信贷成本控制
民营企业在资金实力方面与大中型企业相差很多,但是在信贷过程中需要的程序以及成本与大中型企业却无异,无形中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所以商业银行还需要善于利用人行的信贷方式,降低民营企业的成本资金,并根据自身的成本核算,为民营企业提供内部资金专业的价格优惠政策,降低民营企业的信贷收益,提升民营企业的融资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当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的实力不强,资金运转不灵活等情况导致民营企业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存在很多的弊端。因此民营企业需要突出自身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通过交易信息证明自身的经营能力。同时商业银行方面也需要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完善民营企业的信贷措施,在尽可能降低银行风险的情况下,为民营企业的贷款业务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李文新,綦然.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探析[J].当代经济,2017(08).
[2]刘鹏飞,倪润哲.商业银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8(09).
[3]季麗萍.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0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