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差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罗朝红
摘 要:由于经济全球化,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会有更多的国际商务活动和经济合作。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商务礼仪是所有商务人士都应该遵守的,是用来尊重他人的行为。在国际交流中,为了有效地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必要真正理解商务礼仪的差异,并遵循不同的商务礼仪。据此,对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差异进行浅析,以有助于商务人士了解国际商务礼仪的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务礼仪;差异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5.02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各国的经济都在发展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国与国之间的商务活动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习俗与礼仪,频繁的商务活动也带来各种文化冲撞。对于参与跨文化工作的商务人士,熟悉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是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组合部分。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大部分的跨国企业或进出口公司中都会对员工进行商务礼仪培训。因此,在现代的大多数企业中,学习商务礼仪的差异不仅是一项必备的能力,而且是一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礼仪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正式交往(如商务洽谈)时所要求的外交礼仪和礼节的习俗和规定。金正昆在《商务礼仪》一书中指出:“礼就是尊重,仪就是表达。也就是说,既要坚持尊重为本,又要掌握必要的表达方式。没有礼,是没有仪的。”为了对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差异进行简明分析,本文将对商务礼仪分成六个方面:称呼礼仪、问候礼仪、名片礼仪、服装礼仪、商务馈赠礼仪与餐桌礼仪。
1 称呼礼仪
称呼语在商务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文化差异,在初次见面时,使用得当的称呼语,确保与来自异国的合作方留下积极的印象。英国与美国人的名字是名在前姓在后,通常是直呼对方的名字,即直接又亲切。 在其它的西方国家中,称呼语却更正式一些,如在德国与意大利,在工作场合中,通常会在姓的面前加上其头衔,表示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或在其行业、职业的级别,如在姓前加Dr.或 “Frau Kurr”等。只有其亲人与朋友方可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而在东方的文化里,多数是姓在前名在后,比如潘基文,姓潘,名基文。 在称呼一个人的职业时,常常会在姓后加上职业名称,如潘理事长,刘社长,杨总等等。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称呼的偏好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商务活动中,要意识到全球命名系统存在着差异,有时差异巨大,有时差异细微。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前,应当了解差异并使用正确的称呼方式。
2 问候礼仪
见面的步骤与习惯,总会因文化而有所差异。中国人更喜欢握手, 日本韩国人更倾向于握手加鞠躬,美国人多为握手(紧握),英国人则轻握。中东国家多数为先握手,然后再进行贴面礼。对于贴面礼,每个国家贴面的次数也会不一样。一个伊朗代表与土耳其代表同时来访中方一家企业,伊朗代表先主动与中方代表打招呼并进行问候礼, 左右依次贴面三次。接着,与土耳其客人打招呼,贴面两次以后,中方代表想继续进行第三次贴脸时,土耳其客户突然停下来了,中方代表一脸愕然,以为他冒犯了对方。 中方代表正在思考时并准备道歉时,土耳其代表解释说:“伊朗的贴面礼是贴三次,而土耳其的贴面礼是贴两次。”这才化解现场的尴尬。由上可见,在从事跨文化交流活动中,了解中方的问候礼仪的差别,可以避免沟通时产生的尴尬,并有助于加深初次见面时的印象。
3 名片礼仪
在商务活动中,交换名片也是一项重要且有意义的商务仪式。商务人士一般都有工作名片,而且多数是双语的。在一些文化中,名片上的个人级别、头衔与职位是很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将直接影响对方的初次判断。因此,在名片上除了公司名称以外,还要加上级别、头衔与职位。因文化的不同,在递交与收发名片时,各国人也有不同的做法。美国人常是迅速瞥一眼卡片后,把它放进衣袋里。在日本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日本人与韩国人常会先把名片的正面朝上,然后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给对方,以便对方接收后可以立刻阅读到名片的重要内容。他们通常双手接过名片,并仔细阅读名片内容后,再做出一些赞美类的评论。而在开会时,日本人会把参会人的卡名放在桌面上,提及其名字、级别与头衔。在一些伊斯兰教国家,在他们的文化里,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所以他们喜欢用右手单手递交与接收名片。
4 服装礼仪
商务人士的服装向对方传达着其本人及公司的非语言信息。有时服装可以增强人的可信度,有时也会破坏对方对其的印象。在去访问其它国家的时候,应该提前了解其国家的服装惯例。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和墨西哥的商务着装与美国相似,略有差异。在加拿大,人们穿得比美国人更保守、更正式。法国人的商务着装更为时尚,因为法国常被认为是时尚界的引领者。与欧洲人谈合作时,着装要非常正式。在商务场合,都需要穿外套与戴领带。有时即使天气炎热,在高级餐厅与办公场合也是需要穿上外套的。 在日本,着装也很正式,在工作场合也需要穿外套与戴领带。日本女性穿着保守,通常会穿柔和颜色的衣服去商务场合。在一些城市,這种习惯似乎正在慢慢地发生一些变化,尤其是在一些跨国公司以及外资企业。经常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商务女士在着装方面应特别注意遵守当地风谷。例如,去沙特阿拉伯参加商务活动或拜访客户时,应穿遮盖良好的衣服,比如深色的长袖过膝长裙。在沙特某些宗教氛围浓郁的城市(圣城麦加与麦地那),外来女性必须要穿黑色长袍并裹黑色头巾。
5 商务馈赠礼仪
每个国家都有其不同的礼物馈赠的规则与习俗。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送礼会有不一样的解读与做法。在一些文化中,送礼是一种艺术,被认为是建立跨文化交际与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中国与日本。一份合适的礼物可能会加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友谊,而一份错误的礼物则会令双方产生尴尬或不敬。中国人多数会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物品作用礼物,如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瓷器摆件与装饰品、历史中各朝代的特色服装(旗袍、唐装等 ) 、各品种的茶叶与茶具等。西方多数国家会对礼物的价值有所限制,忌讳向对方送出高价值的礼物,被视作是贿赂。他们更倾向于花时间与精力用手工制作出来的小工艺品。除此之外,了解并把握何时送出礼物也是同等重要的。在中国与韩国,商务礼物通常是在问候后洽谈前送出。在德国,则很少会在洽谈前交换礼物,很多时候是在洽谈结束后赠出。而在拉丁美洲国家,商务礼物只能是在谈判结束后才能互赠。 6 餐桌礼仪
很多时候,跨文化的商务活动不局限于在办公场合中,而且也会体现在“餐桌”上。各国间饮食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餐桌与西方餐桌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在西方每人有各自的一碟食物; 而在中国,所有的菜式都摆在桌子上,一桌人一起分享。西方人常用刀叉吃饭,然而在刀叉的具体使用方法,美国人与欧洲人又存在一些细微差异。中餐、日餐与韩食,常是用筷子作为最主要的餐具,勺子作为辅助餐具。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常是用手指吃饭,而且只能用右手拿食物。如果到这些国家拜访客户,同时被合作方邀请到家中做客,就要做好用手吃饭的准备。商务人士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合作方用餐前,选择合适的餐厅也是商务礼仪的一部分。了解各国对于禁忌食物,也是餐桌礼仪里尤为重要的一点。中国人爱吃动物的头与脚,如鸡头、鸭脖子、凤爪、鹅掌、猪蹄等,这些都是中餐桌上的常见食物。而西方国家与一些中东国家,则忌讳吃这些食物。例:在一次商务活动中,中方代表接待两位来自英国的外宾,中方代表细心地询问了外宾愿意吃中餐还是西餐,经商量英方外宾愿意尝试中餐。 到达酒店后,中方代表都点了餐厅的招牌菜,其中有一道是“虎皮凤爪”。上菜后,中方代表礼貌地把“虎皮凤爪”这碟菜转到英方外宾前面,示意对方先尝尝这道当地名菜。外宾看着这道菜,迟迟不敢拿起桌上的筷子去夹菜。中方以为外宾不擅长用筷子,一边解释这种道菜,一边拿起桌上的公筷为外宾夹菜。可是外宾连忙摇头拒绝,这时双方面面相觑。此时其中一个外宾迅速解释道:“鸡的爪子长得像人类的手,在他们的信仰里,这是不可吃的食物”。语间刚下,中方连忙为刚才的行为道歉。 除此之外,还应多了解各国对食物的禁忌,例如,在东方一些国家狗也是可以成为桌上食物,而且是用于宴请客人的稀有菜肴。然而在多数西方国家,如美国,在他们的观念里,狗属于宠物或者人类的朋友,不允许随意杀害。
中国人常说“入乡随俗”, 美国人常说“到了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说明了礼仪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虽然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然而尊重与遵守另一个国家的礼仪的必要性仍与以往一样重要。在了解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之后,运用正确的商务礼仪,知己知彼,不卑不亢,尊重对方,朝着双赢的方向,方能获得跨文化交流的真正成功。
参考文献
[1]郑美玲.浅议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因素的影响[J].經营管理者,2016,(10).
[2]Lillian H.Chaney & Jeanette S.Martin,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陈晓萍.跨方化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78-181.
[5]金正昆.商务礼仪[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2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