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N+2考核方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推进,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已经无法衡量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指出了目前高校现有的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探讨了N+2考核方式的具体应用实践,旨在为高校考核方式改革提供可借鉴之道。
【关键词】N+2 过程考核 基础会计 应用
一、我国高校改革考核方式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教育中单一固化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O1O—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要“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由此可见,改革现有的考核制度,创新和推行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考核方式,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核现状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高校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方式单一,闭卷考试为主
目前,高校里绝大多数的课程考试采用期末闭卷笔试进行,而考试的内容多偏重于知识的记忆。这样就可能存在平时不怎么上课学习的同学,只要期末的时候死记硬背同学整理的要点,就能侥幸通过考试。长此以往,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逐渐减弱。而且,由于题型题量及考试时间的限制,仅凭一张试卷,也不能衡量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用人单位不再以学校出具的成绩单来衡量毕业生的学习成果,而更看重的是学习、运用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本、专科采用同样的考核方式
现实中,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差200-300分,大部分老师适应了多年的本科生教育,在进行专科生教学时,并没有完全重新备课,而且对专科生的考核方式也与本科生一致。因此,出现了同一门课程本科生通过率较高,而专科生出现大量挂科的现象。
(三)重结果而非过程
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然而,传统的考核方式由于更多的关注期末卷面成绩而大大忽视了过程考核。对教师和学生也形成了一种误导即“唯期末考试独尊”。教师迫于教学效果评价的压力,尽量将试卷题目编制得相对简单,保证大部分学生通过。学生认为只要期末考试及格了就能“安全着陆”。因此,有些学生会千方百计索取考试复习重点,这对学风和考风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N+2考核方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实践
(一)N+2课程考核方式介绍
N+2课程考核方式旨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助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N+2课程考核中的“N”主要是指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考核次数,形式可以多样化,主要包括随堂测验、案例分析、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调研报告等等。针对不同课程和学时数,2≤N≤4。N+2课程考核中的“2”主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个“1”为期末考试,另一个“1”则为学习笔记和平时作业。
(二)N+2考核方式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应用情况
《基础会计》课程属于会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也是本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所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显得有些晦涩难懂,其重点章节所讲到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需要学生亲眼看看、尝试着填制一下现实中的凭证账簿报表,才能更好的消化理解。因此,N+2考核方式可以更加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把“N”设定为:平时考勤(10%)、平时上机练习(10%)、随堂理论部分测试(10%)和期末上机测试(10%);我们把“2”设定为:期末笔试成绩(50%)和学习笔记及平时作业共占(10%)。
需要说明的是,平时考勤(10%)主要是通过课前点名,课堂随机抽查点名来完成,对于旷课、迟到和请假的学生区别对待,扣掉相应的分值;平时上机练习(10%)主要是针对16学时的上机实训,学生需要完成凭证填制与审核、登账、编报表等实训。学生每一次的实训时长为2课时,前1.5课时按照安排的内容进行实训练习,后0.5课时教师会根据实训内容设定限时随堂测试,学生完成提交后,软件系统会立马给出成绩和标准答案。这样,所有平时上机实训成绩的平均值就是最终的平时上机练习成绩。随堂理论部分测试(10%)主要安排在期中进行,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教师当场讲解試题并让学生交叉评阅打分,方便相互了解学习情况。期末上机测试(10%)主要是让学生采用随机抽题模式从题库中抽题作答。学生完成提交后,软件系统会及时评分,此成绩即为期末上机测试成绩。关于学习笔记及平时作业共占(10%),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平时上课或课后复习时所做的学习笔记及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阅打分。
采用N+2考核方式后,学生的期末笔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下降到了50%,而另外的50%则是通过平时的综合表现来评判的,这对学习过程的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比往届同学的学习效果,我们发现,采用N+2考核方式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监督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更好了,最终卷面成绩较理想,挂科的学生也相对减少了。
四、一点建议
N+2考核方式是改革高校中单一的考核方式一种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高校在改革考核方式的过程中应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探索更多的解决途径。比如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调整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重、区分考查课和考试课、区分开卷和闭卷考试、提倡课程设计(论文)、案例分析、课程报告、小组作业等方式来综合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重过程而非结果的考核方式,既是对学生的学生过程进行监督,也能更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生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胡楠,刘安兴等.探究与反思高校N+2过程考核的改革方案[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
[2]刘鸿雁.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和能力评价[J].渤海大学学报,20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2652.htm